论文网

绿色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性研究

更新时间:2020-03-03 23:34:13点击:

摘要


随着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保障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发展农业,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是亟需解决的难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发展绿色农业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本文正确认识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趋势, 分析阻碍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依据国情探索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举措, 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实现资源利用高效、 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系统稳定、 产地环境良好的现代绿色农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绿色农业;发展问题;措施





目录

1  绪论3

2  绿色农业的理论基础4

2.1 绿色农业概念4

2.2  绿色农业的特征4

3  绿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5

3.1  相当部分民众对发展绿色农业认识不足, 观念更新滞后5

3.2  绿色农业标准不健全,管理机制欠完善6

3.3  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6

3.4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绿色农业发展步伐7

4  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步伐的措施8

4.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牢固树立绿色农业理念8

4.2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提升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9

4.3  加强绿色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绿色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9

4.4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10









1  绪论

     所谓“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我国都是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与进步的保障。中共中央自1982年开始,发布了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对农村的改革进行了总结,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至此之后,每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农业问题有关,至今2018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主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农产品短缺的计划经济,成功转型为物质资源丰富的市场经济,农业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都以提高产量为目的,忽略了环境问题,在这样的粗放发展模式下,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土壤结块,土地的生产力下降;滥用化肥农药,农药残留导致的农产品中毒事件频发;农药化肥流失,造成了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到影响。这些不仅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也一度使农产品销售量下滑,影响农业经济收益。如何改变农业发展现状,不仅要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还要在不降低农业生产力的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发展绿色农业,可以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绿色农业也是国际社会上较为认可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之一。

2  绿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2.1 绿色农业概念

所谓绿色农业是运用经济学原理,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集节约能源,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一体,并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应重点加强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绿色食品。

2.2  绿色农业的特征

  2.2.1绿色农业具有开放性

在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外部系统的生产资料投入,来确保农产品高产量和高品质,从而将生态、经济、社会三种效益实现统一。绿色农业的开放性体现在:一方面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一切对农业发展进步的优秀科技成果加以利用,并在现实的劳作生产中投入实践;另一方面就是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投入适当的外部生产资料,提升绿色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

2.2.2绿色农业具有循环性资源

循环性是绿色农业特有的基本特点,也是大力推广绿色农业的原因之一。我国本就是资源短缺型国家,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先进技术成果应用和生产资料的投入外,还要强调资源利用的节约与循环。只有在各环节中,利用资源循环,减少资源的投入与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值,才能使绿色农业长久而稳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2.3绿色农业具有持续性

绿色农业具有持续性,可以从五个方面看出:一、经济,绿色农业的大力推广,可以提升农民收益,增加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二、资源,发展绿色农业基础性条件就是发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三、生态,利用生态体统的能量转移,着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四、环境,绿色农业注重生物防治,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资源,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五、社会,绿色农业发展有利于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互结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2.2.4绿色农业具有安全性

安全性是绿色农业的最终特性,也是绿色农产品的的本质特征。绿色农业的安全性主要在环境和产品两方面体现。环境方面,利用动植物在自然界生产过程中对输入的特质和能力具有自然力和适应能力,根据这一特性,在人工培育的过程中将培育的动植物与土壤、水质、气候等环境之间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循环体,在自然力加上人力的作用下,循环体会自我维持、自我重建、自我修复,不断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性。产品方面,安全、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是绿色农业的最终产物,无论中间经过多少环节,都要符合绿色农产品的安全性质。

3  绿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相当部分民众对发展绿色农业认识不足, 观念更新滞后

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人们的观念问题。只有建立行之有效、从上到下、一体化绿色农业观念,绿色农业才能拓展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当前,绿色农业在推进中仍遇到多重困难,绿色农业观念尚未广泛形成。一方面是生产者观念滞后,发展绿色农业的意义在向基层农民的传播方面没有到位。较长时期以来,农民都是同温饱问题作斗争,改革开放后,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民最关心的是如何尽快增加收入、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因此,农民面对绿色农业,通常表现出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讲究实惠,重眼前收入。相当数量的农村干部、群众对绿色农业效益所知甚少,没有意识到石油农业的局限性以及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方面的问题,也并不清楚究竟怎样才算得上绿色农业,仍在用激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在造成产品残留有毒物质的同时,也污染环境及破坏食物链。而且许多类别农产品在实现增产的同时,出现滞销问题,结果增产不增收。另一方面由于绿色食品在我国起步时间短,影响力有限,人们对于健康绿色食品概念的认知还不是十分明确,绿色消费理念尚未完全植根于公众心中。一部分消费者对“绿色”价值认识不深,绿色消费意识较淡,往往未将绿色农产品纳入消费预算中,消费随意性较大;一部分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辨析不清,妨碍了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

3.2  绿色农业标准不健全,管理机制欠完善

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通过特定机构认证认可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组织协调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绿色农业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生产安全、无污染的健康绿色食品,需要建立一整套绿色农业标准体系,确保生产、加工、销售整个链条无污染,安全优质。监管的范围不仅限于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是包含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目前,在绿色农业相关领域,我国制定了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有机食品标准及一批无公害食品标准。但总体来说,我国绿色农业还缺乏完善的标准,更没有形成自身的标准体系,对绿色农产品实施从源头到流通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仍有相当不足,一定程度阻碍着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也影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心。另外,绿色农产品认证还需更加规范。绿色食品现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全国统一认证和最终认证审批,各省、市、区绿色食品机构协助认证,全国采用唯一标志,但由于存在检测、监管不到位情况,管理中有时也出现一些问题。而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因有多家认证机构,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管理较为杂乱。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普通农产品也打着绿色农业的旗号进行宣传销售,对绿色农产品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3.3  绿色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够健全

市场的需求规模是影响绿色农业生产能力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由于人们对绿色农产品认识不足,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市场营销起步时间相对较短,加之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市场占有率偏小,日益成为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绿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发展滞后,尚未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由于大部分绿色农业分布在环境污染少、农业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农村和边远地区,交通运输不够便利。而绿色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则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消两地远离使得产品的营销受到较大的地域限制,许多生鲜产品由于运输、储藏、包装等手段跟不上,而不得不主要在产地附近销售,以致时常出现产地过剩、消费地短缺,产销脱节现象给绿色食品市场的扩展带来困难。虽然我国大中城市相继加快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但整体上市场体系仍显薄弱,一些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渠道仍以传统商业渠道为主,尚缺少完善高效绿色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二是绿色农产品促销力度薄弱,市场份额普遍较低。相当部分企业对开拓绿色产品市场重视不够,没有进行特别的营销策划,表现出“轻市场”“轻零售”以及过度依赖政府促销行为等现象。绿色产品营销主体多元化不足,面向大众的供应渠道一般是一些较大型超市,而且品种零散。绿色农产品批发零售环节不完善,弱化了消费者的便捷消费,一定程度上致使绿色食品成了大众餐桌上的点缀品、稀罕品。三是绿色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市场运作不规范,制约着市场占有率扩大。相当部分绿色农产品企业还没有形成绿色营销观念,只注重眼前利益,仅以通过认证了事,追求一个“绿色”卖点,不注重维护提高自身绿色农产品信誉,缺乏树立绿色农产品品牌意识,产品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现象。绿色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由于管理体制、检测体系、执法体系等存在不到位问题,导致假冒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阻碍着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

3.4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绿色农业发展步伐

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产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绿色农产品生产链条的各环节还是从绿色农产品基地规划建设、标准化技术推广到绿色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及龙头企业的壮大方面,都需要有相当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表现出资本密集型的内在特点。当前我国绿色农业仍在起步阶段,很多绿色农业生产基地也还处于建设发展的初期,其内在效益显现不足,绿色农业的内生性资金供应还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仍然需要外部性资金扶持,但现有绿色农业的外部性资金供应模式还未摆脱农业外部资金供应严重不足困境。我国农业外部性资金供应体系主要包含财政投入和信贷资金。财政投入是当前农业生产发展所需资金的最重要来源,由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构成,包括支援农业生产、农业事业费用、农业补贴以及农村救济费用等财政支出项目。虽然一直以来加大对农业财政投入的呼声都比较大,国家对农业财政投入总规模也基本保持逐年递增的态势,但财政支农总量仍然有限,尤其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地方财政投入较少,加上财政政策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上还存在倾向性不明显问题,资金使用分散,使得许多绿色农业建设未能全面地展开。此外由于绿色农业认证体系及绿色农业生产者信用管理机制的相对缺失,绿色农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资金极其匮乏,农业经营者的信贷困境与绿色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4  提高绿色农业发展步伐的措施

  4.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牢固树立绿色农业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要旨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应与生态承载力相协调,这也是绿色农业的立足点。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它的目标是确保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实现道德、文化、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全面转变,正确认识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确立发展绿色农业就是保护生态的观念,增强绿色消费思想意识,自觉参与、共同承担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促使绿色消费成为公众消费观念的新潮流。另外要树立正确的绿色生产观。一方面让各级干部从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地位的高度认清发展绿色农业既是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也是迎接国际挑战的战略举措,以加快农业市场化、国际化为目标,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农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一方面要通过科普宣传、思想教育和示范引导等形式帮助广大农民了解石油农业与绿色农业的不同区别与发展前景,使农民真正认识绿色农业是投入少收益大的产业,是增加劳动收入的根本途径,以提升农民市场竞争意识,激发出生产热情,进而自觉走上绿色农业发展道路。要加强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绿色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新型农民,增强绿色农业发展的活力。要加强资源保护及农业资源综合立法工作,实现对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强化生态意识,依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发展绿色农业的有机结合,有效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提升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绿色农业的基础是标准化。制订和推行绿色农业标准是实施绿色农业的基础,是实现绿色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手段。目前欧盟、美、日、澳等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绿色农产品标准及相关管理体系,制定了配套的绿色农业发展政策。其中,发达国家普遍以立法形式支持绿色农业发展,把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关认证的详细规定上升到法律高度,并形成了以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牵头,认可机构和海关等其他部门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我国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中,要依靠科技进步并紧跟国际发展脚步,推进我国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要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变化,在对自身发展总结的同时,充分吸收现代先进科技成果,注重农业科技通用成果的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加快绿色农业科学研究步伐,借鉴国际绿色农业标准化的成功经验,将适合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做法、各项先进技术规范化为绿色农业的标准,通过立法手段,以法律法规形式构建完善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进而实现对绿色农业生产全链条的科学管控,提升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效益与竞争力。

4.3  加强绿色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绿色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

加快建立和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形成生产流通与消费的紧密结合,是经营者获取消费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绿色食品价值的关键。不断拓展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必然会对绿色农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力。绿色农产品产地由于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其市场受限。因此,必须着力增强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使农业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紧密衔接。可以采用展示展销、专家论坛、新闻媒介以及利用美食、采摘、观光等体验活动多方式宣传推介绿色农产品;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利用物流配送、超市服务、连锁经营、建立绿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手段,使绿色农产品便捷进入消费市场,增强营销能力;鼓励工商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等多形式参与绿色产品营销,发挥好规模性营销企业功能和小规模经营户的流通渠道,促进营销主体多元化;不同地区可依据实际,加快各层次绿色食品专营市场网络建设,实行标准化认证挂牌管理。同时致力于拓展绿色农产品国际市场,加强相关专门人才培养,对从业人员进行贸易与营销培训,提升其绿色农业产品市场适应能力以及根据营销理念对绿色农产品进行整合营销的能力。此外需进一步加强绿色农产品监督检测体系建设,完善绿色认证体系、认证管理办法及市场监管机制,防止认证机构寻租,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防控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提升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同度,进而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通过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同参与,必能有效扩大绿色农产品市场容量,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

4.4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投入

增加扶持绿色农业的资金投入,是加快绿色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解决绿色农业发展的资金困境,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需要加强绿色农业投融资机制建设,加快解决绿色农业认证体系和信用管理机制缺失问题,使绿色农业这一新型农业模式的具体内涵具有认证依据,为银行金融机构把绿色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客户信用评定范围和发展信用合作提供相应参考依据,使绿色农业发展和投融资机制的运行有约束力、执行力和保障力。另一方面要多层次、多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加大对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资金支持力度,财政部门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应明确对绿色农业发展有专项资金安排,资金投入要突出重点,把对农业的支持与环境保护相挂钩,实现优化政府财政投入,增强杠杆性导向带动作用;要善于运用财政贴息、税收等手段,调动和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绿色农业发展中来。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渠道作用;设立绿色农业发展基金,解决绿色农业发展中产业开发与资本服务的“断桥”问题;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开发适应绿色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鼓励和扶持一批规模经济效益好、又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科技绿色农产品企业上市;同时利用对外招商引资,多方式开发绿色食品产业。通过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保障绿色农业项目的开展。
















江西农业大学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

一、目录排版规范

目  录(黑体,三号,居中)

(空一行)

摘要…………

1  X X X X X X X X (黑体,小四号,顶头,题号与文字间空半字)…………

  1.1 X X X X X X X (宋体,小四号,开头空一字,题号与文字间空半字) …

  1.1.1 X X X X X X X (宋体,小四号,开头空二字,题号与文字间空半字) …

  1.1.2 

  ……

2  X X X

……

……

(根据论文情况决定是否添加注释,若添加则在参考文献前)

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顶头)…………………………………………………

附录(黑体,小四号,顶头)………………………………………………………


二、摘要排版规范

(空一行)

摘要(黑体,四号,居中)

(空一行)

内容 XXXXXXXXXXXXX(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关键词:(黑体,四号,左对齐)XXX;XXX;XXX(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三、正文书写规范

1 X X X X X X X X

1.1 X X X X X X X X 

1.1.1 X X X X X X X X 

1.1.1.1 X X X X X X X X

……

要求如下:

一级标题1  XX黑体四号,左顶格,数字与文字间空两格,上下空一行,自占一行

二级标题1.1  XX黑体小四号,左顶格,数字与文字间空两格,自占一行

三级标题1.1.1 XX宋体小四号,左顶格,数字与文字间空两格,自占一行

四级标题1.1.1.1 XXX宋体小四号,左顶格,数字与文字间空两格,自占一行。可根据内容需要确定是否设置四级标题

段落文字宋体小四号,左空两格起段落,数字与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4号

图序、图名图1 XXXX图序、图名置于图下方,宋体5号居中;资料来源另起一行,宋体五号,居中,数字与英文用Times New Roman5号

表序、表名表1 XXXX表序、表名置于表上方,宋体五号居中;资料来源在表下方,另起一行,宋体五号,与表格左列排齐或左顶格,数字与英文用Times New Roman5号,表格内段落为单倍行距

四、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排版规范


参考文献

[1]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农户意愿及其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丽水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J]. 潘世磊,严立冬,屈志光,邓远建.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8(02)

[2]中国绿色农业发展历程、现状与预测[J]. 刘子飞.  改革与战略. 2016(12)

[3]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湖南农业绿色发展对策[J]. 杨灿,朱玉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4]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与进程评价[J]. 吴丹,王亚华,马超.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03)

[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的构建与完善[J]. 韩冬,韩立达,史敦友,王艳西.  中国土地科学. 2017(07)

[6]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制度变迁研究[J]. 赵大伟.  农业经济问题. 2012(11)

[7]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机制与政策研究[J]. 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  中国农业科学. 2011(05)

[8]现代农业、后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两型农村’与生态农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农业现代化比较国际研讨会”综述[J]. 檀学文.  中国农村经济. 2010(02)

[9]中国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的产量效应分析[J]. 谢瑞芝,李少昆,金亚征,李小君,汤秋香,王克如,高世菊.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2)

[10]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J]. 谢瑞芝,李少昆,李小君,金亚征,王克如,初震东,高世菊.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9)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