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解读

更新时间:2019-10-21 15:26:26点击:

目    录

摘  要I

关键词I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1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2

三、结语7

参考文献7

致  谢9



摘  要

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他的《聊斋志异》是部一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其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关键词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在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谓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作品却也屈指可数[1]。《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罕见的。在这一人物画廊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

这些女性形象,她们“虽为花妖狐媚,但多具人情”。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2]。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慧,或天真或无邪,或行侠仗义。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既体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3]。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举不显而弃儒从商,却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4-6]。又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在蹭蹬科场的数十年中,他先是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7]。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全书约四百九十余篇,主要讲述花妖狐魅故事,但也有不少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题材,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全书着力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露和批判。其中有对于黑暗的官府制度、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这其中《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不懈追求自主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8]。

蒲松龄在落魄孤烦中体验生命的痛苦,深切同情女性,为女性张扬个性,寻找出路,他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同时《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9]。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众多男女形象,细细品味,别有风味。但是比较一下男女形象就会感到诧异,男性往往不如女性强,是相当弱小,需要帮助的人物,女性则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强者形象[10]。这无疑是对“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的传统的改变。《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归纳以下几类:

(一)侠女仁妇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描写了一些侠女仁妇形象。侠女形象主要以《侠女》、《商三官》、《张氏妇》三篇为例进行阐述。《侠女》是以侠女为父复仇的情节展开的,给读者展现了一位具有侠者风范的妇女形象。《商三官》中商三官的形象也是通过其复仇经历描写的。《张氏妇》则是在兵匪肆虐时奋起反抗的典型代表。这些侠女所共有的特征是:第一有隐忍的性格。第二她们都是智侠。

商三官原本是个小家碧玉,其父因醉酒而得罪了邑豪,被邑豪的家奴打死了.三官的兄长告到官府,却“经岁不得结”, “讼不得直,负屈归.”这明摆着官府与邑豪,勾结成奸.可兄长却仍然执迷不悟,“谋留父尸”,仍寄希望于黑暗的官府,而三官早就意识到了这种状况,她的一句话点破了兄长的执迷:“人被杀而不理,时事可知矣.天将为汝兄弟生一阎罗包老耶?”寥寥数语,入木三分,点出了黑暗社会的本质.面对残酷的现实,一家人无计可施.三官虽然外表柔弱,然而内心一点也不比男儿差.她早就想好了对付仇人的办法,为了不打草惊蛇,也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她夜里偷偷离开了家.在豪强大宴之机,前往酬欢献歌,并在豪强借势“留与同寝”的深夜,杀死了仇人,而后也自杀了.三官真可谓女中豪杰。

仁妇的形象以《乔女》和《仇大娘》为代表进行分析。乔女是那种修身型的女性形象,而仇大娘则是治家型的形象。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户,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二)经济自力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是其艺术成绩的顶峰,他们的一群人物形象主体精力是对真善美、对自力人格的不松懈追求。而最为使人惊叹的是,在几千年“重农抑商,独尊儒家学术”“女性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惟禁锢下,蒲松龄作为一介儒生,竟能有“女性自力,必须以经济自力为基础”的思惟,并成功塑造了新型女性经营者形象,这些个女性外表大凡秀美荏弱,但却有一个极有见识的头脑。这和传统的女性完全依赖男的糊口经济没有办法自力的状况截然不同[11]。这在中国古代小说领域中,不克不及不说是一个环球注目的丰碑。

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有近20篇有关到女性经营办理财产,体现了女性经济自力意识的苏醒,是中国呼唤“女性经济自力意识”的先声。由有经济自力意识继续往前经营办理财产,其中佼佼者甚或成为成功的新型女性经营者。以下将从其中择其有代表性者浅谈他们经济自力的手段和具体体现的实例阐发。

《鸦头》中的鸦头,虽为娼妓.但她挣脱苦海,思嫁王文,王说家贫,鸦头说:“ 今市货皆可居,三数口,稀薄亦可自给。可鬻毛驴作资本。”人誉蒲松龄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此几句功力可见一斑,笔才一二,象以应焉,鸦头奇特的个性和不统一般的见识体现的极尽描摹。别的痴情女性在这种环境下凡是也对心上人说甘愿刻苦,而实在心田茫茫然焉,不知怎样刻苦也没有努力的方向。鸦头不同,她也痴情,但是她对她的未来是有筹划的,而是用非常少数语明确道出了成长渠道,她不雅察市场得出论断“今市货皆可居”,且规划了成本,想到了创业资金来历。意识多么清醒思维多么清晰!“王与家丁躬同操作,卖酒贩浆其中。女作披肩,刺荷囊,日获赢余,顾赡甚优。历年余,渐能蓄婢媪,王自是不着犊鼻,但课督而已”王文家境能成长到这个地步,离不开鸦头的巧妙点拨和鸦头本身也举行女红的经营[12]。鸦头用本身的经济头脑和手工工作,成绩本身一段美满婚姻。

  《黄英》中的黄英兰心惠质,坚持把花当成事业做,轰轰烈烈卖花,从靠马子才接济,到享用过于世家,从过去借住马子才的荒园,到本身盖起讲求的楼房。马子才丧妻往后迎娶了黄英,马家所用的工具,都由黄家供应。黄英主不雅上路程经过过程卖菊作为事业,不依赖马子才,也不接管马关于“卖菊贪财亵渎斯文”的定见,认为“靠本身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成苟求富,然亦不必必须要求贫也。”、“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欲用本身的劳动致富不千年做穷困之人。她路程经过过程技能前进获得商品的差异化。路程经过过程差异化的商品提供来赢利[13]。“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也恰巧相合了当今“提高产物质量,树立出名的牌子战略”的经济战略。黄英的从商不是偶然的、不主动的,而是她酝酿已久的,她跟马子才提过卖菊花,马子才嗤之以鼻,她就决议本身干,她的对马子才所谓关于从商不成耻的所有话语,都浮现出一种理性的光辉,一种清晰的思绪,可见她的经营意识有本身的定见支持,是主动的、成熟的。完全可与当今新型女性经营者比美,是新型女性经验者形象中一颗璀璨的名人。

   《小二》中的小二,经营才华卓尔不群,她开琉璃厂,“其奇式幻采,诸肆莫能及,以故直昂得速售。”几年功夫,富甲一方。小二对工人办理很严格,“督课婢仆严,食指数百无冗口”小二还懂得糊口,“暇辄与丁烹茗着棋,或不雅书史为乐”。她五天查抄一次往来帐目和工人劳动,奖罚分明,对工人的奖励总是超过惩罚。五天一休,伉俪与工人同乐。在办理上井井有条,实施“人性化”经营。“小二是个富有活气的新型资产者,懂市场,懂得驾驭主顾的猎奇心理,掌握市场。会赚钱,也会安享。她过的不是传统田主吝啬鬼式糊口,而带有新型享乐型资同族特点。”《小二》反应了在商品经济成长中女性的能力与官位地方。展览了女性经济官位地方的提高和趋于平等的恋爱糊口。小二与黄英摒弃了“嫁汉嫁汉穿衣食饭”的传统女性标准样式,在他们的经营成功,富甲一方中实现了本身的生命价值。《黄英》、《小二》在艺术上也许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思惟性,是逾越了时代的。 

  (三)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由于几千来长期的封建思想及其伦理道德的压迫束缚,使得广大妇女的人性被无端地扭曲,从而使得广大女性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动力。《聊斋志异》中,作者就给我们塑造了这样一类大胆冲破封建藩篱、积极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晚霞》、《端云》、《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这些篇章中的女主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也有普通的女性形象。

她们共同的特征是大担积极地追求爱情婚姻自主和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属于女性独特的倔强,又有传统中的善良品质。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与形象美的兼备者。晚霞、端云、鸦头等都是封建压迫下的妓女,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开始都是采取隐忍苟活的态度,然而爱情一旦降临,她们便要奋起反抗。爱情是她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引线。 例如,杭州名妓端云初沦为妓女时对鸨母蔡媪提出了个要求:“此奴终身发轫之始,不可草草。价由母定,客则听奴自择之。”后来遇到对她倾慕已久贺生时,却是赠诗给贺生,后来更是主动大胆想留宿贺生。“能图一宵之聚否”这句话,包含了她对真爱的渴望与追求。

再看普通女子,连城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她是个美丽的才女,知书达理,擅长刺绣,她的父亲史孝廉拿她的《倦绣图》征少年题咏,其实是想挑女婿。贫士乔生读懂了连城对爱情的渴望,跟连城产生共鸣。但史孝廉嫌贫爱富,硬是把连城许配给了盐商之子王化成。连城因此病倒,为了信守忠诚,当盐商逼婚时忧愤而死。乔生前往吊唁,一痛而绝,相从地下。乔生说你死了我怎么能自己独活?他追索连城的托生地,想继续追随,结再生缘,他对连城的爱是知己之爱,“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经过生死相从,连城和乔生在阴司完成了自主婚姻。连城一开始“征少年题咏,意在择婿”的举动就越出了封建纲常,表现出她并非那种安于压迫、不思反抗的女子。

(四)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广大女性长期被压迫,一部封建史就是一部女性的血泪史,有多少善良的女性被玩弄、被抛弃,“负心婚变”也成为古往今来的文学的一大主题。在《聊斋志异》中这种主题也是很多的,比如《窦氏》、《云翠仙》、《武孝廉》等篇就是这样的主题。

作品中的这些女性命运都很悲惨,窦氏被地主南三复玩弄后抱着初生的婴儿双双僵死在南三复家门前。而云翠仙在被逼无奈下嫁给流氓无赖梁有才后竟然差点被其卖为妓女。《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窦女死后,化为厉鬼,施计报了大仇。云翠仙也冲破封建的“夫为妻纲”观念的羁绊和梁有才决裂,终于使其卑微地死去。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这些被侮辱女性们一个个大仇得报,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

  这些被侮辱女性形象有以下共同的性格特点:她们都很善良,不能深刻地了解封建的罪恶。窦氏是一个善良的少女,因为涉世不深,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花言巧语不能识破,善良地轻信了男三复的谎言,结果遭遗弃;云翠仙虽然早已知道梁有才是个流氓无赖,但还是不违母言嫁给了梁有才,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化梁有才;狐妇更是善良,在石某最危难时救了石某,还心甘情愿地嫁给石某。其次这些女性都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窦女的化鬼复仇,云翠仙的毅然休夫,狐妇的收回救命药丸,这些行动都表现出这些妇女的觉醒与反抗。

(五)悍妒型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就描写这类人物,有《江城》、《吕无病》、《邵九娘》、《阎王》、《马介甫》、《大男》诸篇。可谓是集悍妒女性文学之大成。她们无视封建礼教的约束,不以男人的是非为是非,敢以女性之悍抗衡男性之道,以女性之妒反拨男性之理,表现出对传统女性文化的全面背离和反拨,悍妇现象作为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蒲松龄塑造的最为成功的悍妇形象莫过于《江城》中的江城了。江城是《聊斋志异》中《江城》的女主人公,因为其泼辣如虎的性格在文学史中已经成了“胭脂虎”的代名词。可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仔细解读江城的所作所为时,发现她的一切行为都是事出有因,她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有着正常的自我主体意识的女人。但是,她因为与时代思想格格不入,最后被硬生生的集体无意识一点点扼杀成歇斯底里了。

《聊斋志异》中的悍妻大都出在一夫多妻的家庭中,悍妇们施虐的对象也大多是三心二意的丈夫,或者是婢妾及其子嗣。由此可见,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是悍妇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而悍妇们正是以悍同社会抗争,这种撞击中悍妇们的行为虽然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但这种撞击中所闪现的精神火花,其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也是难能可贵的。她们往往持有一种反叛姿态,其行为有着强烈的反传统、反世俗的色彩,超越规范而与现实中的女性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说是某种理想的化身。

贤妇以“孝”、“顺”、“不妒”为本,被三从四德和形形色色的女戒、女四书捆绑得没有丝毫自由。其中《珊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珊瑚受婆母虐待,毫无怨色,沈氏逼儿子休弃珊瑚,珊瑚对婆母无一句怨言,反而自责“为女子不能作妇”,以剪刀自杀,被救归安生族婶家。安生又登婶家责其不能事母,珊瑚“脉脉不作一言,唯俯首呜泣,泪皆赤,素衫尽染”。珊瑚竟因为自己留安生族婶家于婆家不利,而居于媪(沈氏之姊)家。后沈氏受其二媳虐待时,珊瑚不仅一次次用自己夜间纺织赚的钱做好饭给婆母送去,还在婆母惭痛地与她相见时“含涕而出,伏地下”。对于恶婆婆,珊瑚真是打了右脸送上左脸,认定为长者讳,认定“顺”即为“孝”,令人哀其不幸而怒其不争。可悍妇不以为然,她们扭曲的反抗着,以“悍”对压迫,以“妒”对爱情婚姻的不平等,以“泼”对温柔恭顺的妇德。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里,有些悍妇对此神圣职责置若罔闻,自己不能生育也不许丈夫纳妾。其中《珊瑚》中珊瑚的婆婆和弟媳都是凶悍无比,但最后作者都让他们感化了。

可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为悍妇们设计了一条改良之路,除了凶悍到无以复加地步的个别悍妇最终为其安排了悲惨的结局之外,其他大都是由凶悍无比、妒嫉狠毒的母老虎,被感化为温良贤淑、宽容大度的良家妇女。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蒲松龄的婚姻观来,他是一个崇尚一夫二妻制度,维护封建男权主义的人。综观整个《聊斋志异》,很多被他美好歌颂的女性形象都被赋予了维护家庭男权,维护妻妾制度的责任,这些女性对自己所处的或妻或妾的位置不争不抢,安然处之使家庭和睦,而所有的被丑化的妇女形象中则大都反对其妻妾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聊斋志异》全书来看,虽是谈狐说鬼,却是最贴近社会人生。在其大部分的篇章里,作者的爱憎强烈,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新的高度。蒲松龄所设计的奇幻情节和塑造的奇幻人物形象,都具有理想的性质,但是这些只能存在于花妖鬼狐的幻境之中。因此,《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主要是花妖鬼狐)不仅“多具人情”,而且多半有比人更美的品性。联系作者的一生不得志的际遇,则可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他个人的生活感受而自由生发出来的,凝聚着他大半生的酸甜苦辣,表现着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妇女特有的处境、遭遇、气质写活了,一批精彩迷人女性形象的成功,是蒲松龄对小说史的重要贡献。《聊斋志异》风姿绰约的女性,不仅有独特个性,还成为某个思想符号,某个精神象征,某类情感代表,是聊斋最亮丽的风景。其中在封建社会中,女性都是被压迫的对象,她们受封建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约束,不许参加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正由于种种压迫出现了妇女们的反抗,她们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通过几千年的努力,女性终于有了今天跟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权利。

参考文献

[1]程悦. 古代文学中狐意象及其文化意蕴[D].山西大学,2017.

[2]刘敏.论明清小说中的女性悍妒文化——以《聊斋志异》中的“悍妒妇”形象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6):57-60.

[3]王鑫炀. 浅析《聊斋志异》中“狐女”“鬼女”的独特性及婚姻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5.

[4]陈伶俐.由《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看蒲松龄理想中的美人形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9):214+238.

[5]孔令玉.《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5):24+32.

[6]陈书慧. 论《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D].沈阳师范大学,2012.

[7]陈家春,严涛.《西游记》中女性妖魔形象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妖狐形象的比较[J].名作欣赏,2011(17):146-148.

[8]朱碧茵.女妖抑或女神——重评男性文本《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J].群文天地,2011(10):34-35.

[9]林为智.对“女性解放”的呼声——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162-163.

[10]沈卓.巾帼亦可胜须眉——《聊斋志异》中女性商人形象浅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03):65-67.

[11]李彦博. 知己情结与性别平等的双重变奏——《聊斋志异》中“女性同性知己”型故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12]李雅妮. 《聊斋志异》爱情描写与女性主义色彩论略[D].西北大学,2008.

[13]臧国书,任秀芹.论蒲松龄对传统婚恋观的继承与创新——以《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类化与解读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115-121.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