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课外阅读《弟子规》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更新时间:2020-03-05 10:40:03点击:

课外阅读《弟子规》对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


摘要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言行举止尚未得到很好的规范。《弟子规》作为传统儒家学派德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把孝亲尊老、诚实守信、举止文明 、勤奋学习、人际交往等道德行为规范具体化和生活化,课外阅读《弟子规》有助于对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本论文对《弟子规》中论述的德育思想和行为习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分析了《弟子规》在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中具有的深刻教育意义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摒弃其中的历史局限思想。以学习加实践的方式提出了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策略,将知行合一,磨砺意志,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作为小学生道德行为影响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弟子规;道德行为;小学生;影响策略

前言

《弟子规》作为清朝时期青少年启蒙教材,内容旨在结合青少年时期的性格特点、认知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侧重于从道德、行为、品质和习惯等方面培养小学生的童蒙之书。作为一部影响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国学经典,《弟子规》内容贴近于小学生生活,对于日常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行深刻指导。弘扬经典文化作为当代重要的主题之一,旨在学习、传承和发扬传统经典文化,提升精神文化,增强国民素质。国学经典作为历史遗留瑰宝,其中蕴含着古人几千年的智慧,对为人处世具有很大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弟子规》作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本,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小学阶段教育,拥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除此之外,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准确理解并施教于小学生,正确引导其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非常重要。

本研究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将由国学经典之中领悟的道德思想合理应用于小学生的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提出了新的方法。同时,通过一系列事例,来启迪小学生,指引父母和老师,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事物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弟子规》概述及其蕴含的德育思想

(一)《弟子规》简介及道德概念

《弟子规》最早为清朝学者李毓秀所著,后经贾存仁先生修改和整理,使之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经典之一。《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主要内容围绕"孝、悌、谨、信、爱、仁、学",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也是当今社会做人的基本教导,倡导通过在生活中学习、力行以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1]。

对于道德概念的认识因人而异,但其既定的内涵是一致的。道,原本指人走的道路。在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认为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则,而德的意思是顺应自然,遵循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在儒家学派看来道是做人和施政的根本原则,德是德行、品德、是自己的行动、言语的规范。宋明理学家将道等同于天理,"德"上升为本性,并主张克己复礼。《弟子规》继承儒家对于道德内容的理解,认为道德包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言语严谨、诚实守信、亲仁博爱等方面。它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需要在后天中进行教育来实现道的要求。《弟子规》将"德"理解为自身行为、言语、动作等方面的规范和约束,通过践行这种规范,自我约束才能实现"道"的终极目标[2]。

(二)《弟子规》蕴含的道德思想

1.以德为本的道德思想

《弟子规》取自《论语》,在《弟子规》的开始一节就点明了其的来源,同时指出了“孝悌”对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品德和修养,首先就应该懂得孝敬父母(即孝),同时还应该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即悌)。“孝悌”一词被放在书中的第一位,表明了对孩子进行亲情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同时其继承了儒家文化中所代表的伦理思想。《弟子规》的总序意在提出圣贤以“孝悌”为基础,再行“谨信”之礼,谦谦君子首先懂得感恩父母,团结兄弟,再在行为语言上恭敬严谨,最后再以《论语》中的仁爱来从思想道德上约束自己,即“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即使学富五车,但如果缺乏内在修养,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在这一点上,《弟子规》与儒家思想有着相同的见解,即“有余力,则学文。”意在内在修养足够的情况下, 再多学习外在文化知识,以开拓自己的眼界。所以《弟子规》的总序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在于“仁、及孝、信思想”。由此可见,《弟子规》在对后辈教育的问题上,也提倡以道德教育为主,体现了其以德为本的德育思想。

2.严于律己的道德思想

严于律己的道德思想在《弟子规》一书中是随处可见。书中的《谨》这一部分就谈到一个人在作息、个人卫生、穿衣打扮、走路仪态等生活小事上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约束,如在个人卫生上提及的“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在穿衣打扮上提及的“置冠服,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在走路仪态上提及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弟子规》在书中提到的这一系列的要求,其意在让后辈们知道严格约束自己的重要性,注意自身形象,可以约束自身行为,只有在生活细节上都能做到合乎礼仪,才有可能成为谦谦君子。同时,其表明高尚优良的生活习惯是品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时刻严于律己,方能成大器。

3.重在躬行的道德思想

“君子以厚德载物。”可见古代大贤圣者亦将道德修养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弟子规》中对于道德的论述主要在于如何在日常行为中进行道德规范。“百善孝为先”,以《弟子规》中对于“孝”的释义为例,阐述了子女对于父母的孝道。父母在世之时,需要日常恭敬,对于父母召唤及时应答,对于父母安排的事情及时完成,与父母交谈时态度和善恭敬,体贴父母,关心父母,不行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尽力让父母开心快乐;父母过世之后,父母葬礼要体面风光,祭拜父母要虔诚恭敬,心理时刻惦念父母在世时对自己的恩情。与《孝经》相比,《弟子规》中的孝道重在行动,反映出了其重在躬行的道德思想。

4.强调仁爱的道德思想

儒家思想的“仁爱”思想可划分“仁”和“爱”。“仁”指对他人的仁慈,对他人的尊敬和拥戴;“爱”指的是对世人的博爱。《弟子规》中对于“仁爱”思想的解读也可一分为二。“行者高,名字高”指出“仁”取决于对个人修养的提高,要感恩他人,抵制恶人;勇于取舍是“仁”,广结圣贤是“仁”。“凡是人,皆须爱”表明世人都应该充满爱,博爱体现在对每个人,每件事,以爱的视角去平等对待,这也正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仁爱思想在《弟子规》中的体现更侧重于对生活的细节,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3]。

二、《弟子规》在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中的教育价值

(一)拥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1.对学生的影响

作为小学生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弟子规》对于小学生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小学生时期对于事物的判断及认知还处于肤浅状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非常重要,同时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小学生可以从小培养如何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意识,对待他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熟话说,“少不更事”,正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正确的处事能力和方法,故从小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和良好品质,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4]。

2.对学校的影响

现阶段的学校教育虽说在德育工作上更加重视,但由于缺乏建设性,所以其地位降低。学校对于德育工作,大多数从教条和理想出发,未结合生活实际,导致基础德育缺失。《弟子规》的核心就是以实际出发,以行动引导德育工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来规范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正确的交友心态和方式、不正确的道德和品质,让学生在学校道德行为得到升华。

3.对家庭的影响

家庭伦理道德问题在我国一部分家庭中一直存在,比如离婚问题、家庭冷暴力问题、老人赡养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淡漠的表现。《弟子规》强调“孝悌”和“仁爱”,对于从小启发孩子对于亲情的重视。家庭乃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许多社会问题与家庭息息相关。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伦理亲情,教育孩子从小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有爱兄弟姊妹,为人处世守规矩,树立家庭荣誉感和自豪感。

4.对社会的影响

《弟子规》从社会关系角度解读重在对家庭内部关系及个人道德行为修养的规范,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讲,家庭及个人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发展离不开家庭和个人。所以,《弟子规》所蕴含的思想在启发家庭及个人的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因素。个人道德行为品质的提高,促进家庭和谐,促进邻里和睦,才能促进社会大团结,进而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才能促进社会进步。

(二)具有明确的教育指导目标

《弟子规》凝聚了儒家思想的精华,一开始就阐明了对小学生日常行为及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指导目标。“首孝悌,次谨信。”教育小学生从小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和长辈,对待他人要诚实守信;“泛爱众,而亲仁。”对众人要施以博爱,要虚心向行为修养高尚的人学习,结识仁爱志士,摒弃胆小甚微之人;“有余力,则学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谦虚好学,利用空闲时间博览群书,从书中获得更多知识[5]。

(三)包含丰富的教育内容

1.孝亲尊老

孝亲尊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中将“孝悌”作为之首,可见其孝亲尊老对于小学生道德行为影响的重要性。《弟子规》中关于“孝悌”二字的论述非常丰富,也非常具体,不仅仅是从心里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而是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加以实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6]。这对现在有些“小皇帝”和“小公主”对待父母爱答不理,直呼其名,打骂还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教育小学生对待父母长辈的孝敬要每时每刻,不论何时何地都要一如既往保持初心[7]。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弟子规》中关于诚实守信的论述,对后人具有教育意义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征得他人的同意,不能先斩后奏,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能盲目的对别人许下承诺,一旦承诺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办到。由此可见,《弟子规》中将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做事的行为规范,强调了道德能动性和自觉性。

3.举止文明

行为举止得体与否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及素质的基本判断标准。《弟子规》中以实为例,对于举止文明列出如下论述:“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长辈面前要表现出充分的尊敬,长辈没坐下之前晚辈不能坐,经长辈许可后方可坐下;跟长辈交流谈话时,声音纪要温和又不能声音太低导致长辈听不见;进出时一定要跟在长辈后面,不能先于长辈;长辈提问题时一定要起身恭敬的回答,时刻保持眼神上的互动和交流。尽管《弟子规》中关于举止文明的论述只提及在长辈面前的表现,但延伸在与上级领导、朋友或者陌生人时同样也应如此。举止文明不止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自己内在美的直观表现,也是自我道德行为品质的升华。

4.人际交往

《弟子规》中关于人际交往的论述主要有平等仁爱的相处原则、真诚友好的竞争原则、文明友善的行为原则[8]。具体阐述就是教育小学生从小与人相处时,不论彼此身份差异,都要保持众生平等的心理,互相宽容,爱戴彼此;合作共事要保持真诚之心,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公平竞争;与人相处时,不能只为自己考虑,要进行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不能贪图便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9]。

三、《弟子规》对小学生道德行为影响策略

(一)学校教育方面

1.学习并践行《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不光是能理解里面的深意,还需要将里面的思想在生活、学习中实践。不听从父母的话,做了错事,这时就问小学生:“《弟子规》上怎么说的?”小学生回应:“父母教,需敬听。”然后小学生的纠错反应自然会比严厉的斥责更快,并且这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加深小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下次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小[10]。所以学习《弟子规》,需要学习里面的丰富内涵,更要将其用于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最重要的德育教育就是父母和老师。在家里的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要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对其进行引导,比如在吃饭的时候,要教育孩子长辈优先,要礼貌用语,要为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夹菜,不能铺张浪费,要节约粮食等;家里来客人时,要懂规矩,要问好,要请客人入座等。在学校的时候,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问好,借还同学的东西要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同学时要说“对不起”,当与同学发生争执时要懂得谦让,在老师的劝导下要主动与同学道歉。

2.知行合一,磨砺意志

小学生还不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事情比较随性,主要原因在于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还比较肤浅,还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不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弟子规》就是一部社会日常行为规范,各方面论述了“为与不为”,让小学生知道做什么和该怎么做,这是小学生成长的基石。从小让小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不管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对社会百态的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促进进步的支柱。《弟子规》中强调学习要勤奋,心、眼、口三道,这不光是对小学生学习的指导,对于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每一项新鲜事物同样如此。 “练”即实践,《弟子规》中论述的传统礼仪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东西相对比较快,尤其是记忆性的东西学习更快。那么只是记住教授的内容实际意义不大,而是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实践,针对小学生未完全理解和掌握的礼仪和品行以不断练习的方式进行加深。

(二)家庭教育方面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小学生,所以作为父母和老师需要对身边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对其进行引导。比如父母在家里的时候,要细心照顾老人,服侍老人的生活起居,父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量减少与人争执,更不能与他人进行谩骂或大打出手等,这些都是孩子看在眼里的。而学校的老师更需要为人师表,老师在小学生面前要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言谈和蔼等。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很多,但是小学生作为自己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大人就是他们的生活。

2.重视家庭教育,树立家庭荣誉感与自豪感

对于懵懂无知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所接触的第一教育来源于家庭。家庭教育影响着小学生的性格、兴趣、意志力和情感,一个孩子懂事后是否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是否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待人是否宽厚、遇事是否果断勇敢等,这些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是造就孩子优良的品格和亲切性格的土壤。父母在家庭中应该做到开朗、乐观,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保持团结、民主、平等、向上的气氛,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美满幸福、友善亲切的家庭,小学生才会依赖家庭,才会欣然的接受来自家庭的教育。父母在对小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时,需更强调家庭荣誉而不是讲究个人成就,让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会影响到整个家庭,同时要尽可能多的向小学生强调自己所成长的家庭的独特之处,以此来培养起小学生对于家庭的自豪感和忠诚感。

总结

本论文论述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对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影响。首先介绍了《弟子规》关于道德的重要内涵,对其中蕴含的以德为本、严于律己、重在躬行和强调仁爱的道德思想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弟子规》在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中的价值,其中包括对小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意义,明确的教育指导目标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摒弃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思想。最后提出了小学生道德行为影响的策略方法,强调小学生要学习和践行《弟子规》,要知行合一,磨砺小学生的意志;父母和老师在传授《弟子规》时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参考文献

[1] 白云姣. 《弟子规》德育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2] 陈伟红.蒙学经典,塑造良好品行——浅谈《弟子规》对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3):89.

[3] 陈雪兰.浅谈小学教师素养对小学生德育的潜移默化[J].时代教育,2016(12):259. 

[4] 李晓丹. 《弟子规》在儿童启蒙教育中的德育价值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5] 穆仁宇. 《弟子规》教学实践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6] 覃琦.试论《弟子规》中的人伦道德三维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0):17-19.

[7] 谭悦. 《弟子规》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17. 

[8] 仝建平.贾存仁与《弟子规》成书[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02):91-98.

[9] 王莉.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道德规范和幼教效果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Z1):38-41. 

[10] 吴旻烨.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134-135+137.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