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从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看现代都市女性的人生需要

更新时间:2020-02-12 15:29:57点击:

目  录

引言 1

一、现代都市女性和人生需要 2

(一)何为现代都市女性 2

(二)现代都市女性和人生需要 3

二、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中的女性 3

(一)女性的自由和解放 3

(二)女性的意识觉醒 4

三、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中女性人生需要的体现 5

(一)生理需要 5

(二)安全需要 5

(三)爱与归宿的需要 6

(四)尊重的需要 6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7

四、小结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  要

  电视剧改编的《我的前半生》的热播,再次把都市女性的人生需要转变纳入观众们的视野中来。该作品讲述了女主子君在婚姻失败中逐渐走向独立,走向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她的人生需要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追求丈夫的爱和家庭的归属,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女主人公自己的成长史,更具有相当的典型代表意义。本文以《我的前半生》中子君的人生的境遇变化为线索,以马斯洛的人生需要理论及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点为主要支撑,对现代都市女性的人生追求变化展开讨论。以期新时代的都市女性可以以子君为鉴,摆脱自身的内在束缚,找到适合与自己的解放方式,最终实现自己的最高人生需要。


关键词

《我的前半生》  现代都市女性  人生需要









 

引  言

2017年根据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获得了很不错的收视率及广泛的好评。观众从这部电视剧里,看到了现代生活中很多的现实因素,看到了职场中的激烈竞争。他的背后更透视出了现代都市女性的不断成长及她们的人生需要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亦舒的《我的前半生》中主角的名字化用了鲁迅的作品《伤逝》中主角的名字,亦舒这么做的意图其实是在向其钟爱的作品《伤逝》致敬,向鲁迅致敬。鲁迅在小说《伤逝》讲述了男女主角冲破传统家庭阻碍、从自由恋爱到婚姻破裂的故事,鲁迅先生清楚的看到现代女性应改变自己的人生需要,旨在表达女性的人生需要应该更加丰富多样,应该主动去寻求打破传统观念桎梏的方法。50多年以后,亦舒在她的小说《我的前半生》中改写了女主人公的命运,丈夫的抛弃,婚姻的破裂并没有击垮子君,她最终在人生需要的变换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完成了一个完美的蜕变[1]。

亦舒作为一个思维敏锐的女性作家,小说中的形象刻画亦然体现了她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和反思,我们可以从她的小说里透视到在当今社会中的都市大背景下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亦舒小说作品中的主角一般是女性,小说的主要读者也是女性居多,所以她的作品有“都市女性教科书”一说。当今的都市女性都按照自己的新时代生活发展生活着,她们的人生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着与以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尽管在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和都市背景下都表示女性当今的选择正多元化发展,在亦舒的作品里还是在表现单一的价值观,总管亦舒的一生都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双独立。在她的作品中也未免会加入许多自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感悟。她钦佩和欣赏的女性所具有的特点也一直是:独立自强,理智清醒的新时代女性特质[2]。《我的前半生》电视剧的热播离不开电视剧主创们的制作精良,用心良苦。更是因为电视剧所宣扬的价值观的改变,即现代都市女性只有将人生需要提升至更高的层级,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去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更能为自己的人生幸福负责。这表明在现代都市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然发生改变,女性们的人生需要也正逐渐发生变化[1]。

一、现代都市女性和人生需要

(一)何为现代都市女性

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下,大多数家庭的家庭模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形式,社会中涌现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女性真正的进入职场当中,也获得了和男性平等对话的机会。亦舒笔下的人物也都处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所以她创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都是中产阶级的职业女性和知识女性,为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的穿着风格大多是白色的衬衫和卡其色的裤子一类的职场着装,通常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待人接物的尺度拿捏的恰到好处,谈话中时常会引用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喜欢咖啡馆,博物馆等文艺小资的地点。她们通常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着非常理智而冷静的判断,对自身有着客观的认知,比以往历史中任何时代的女性都有着更强的独立意识,通常认为“我就是我自己最好的归宿,一个人最可信赖的人只有她自己”[3]。她们在情感上没有对男人产生依赖的心理,没有把“找个好人嫁了吧”作为自己最终的命运归宿,不认为“干的好不如嫁得好”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她们的眼界和学识往往非常开阔,有更多的资本在社会上立足,她们把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人生追求,所以比以往历史时期时的女性表现的更加精明和世故,面对婚姻更加理性,不会轻易的迈入婚姻,也不会对婚姻寄予全部的希望,她们往往把选择全捏在自己手里,不希望被被动选择。谋求精神的独立和物质的自足可以认为是现代都市女性最大的特点。除了爱情和婚姻,她们也和男人一样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和社会职务等。亦舒本人也正是现代都市女性,所以她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写出来的作品也正是对这一类现代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探讨。

(二)现代都市女性和人生需要

亦舒笔下的现代都市女性,大多数都具备相似的品质,她们追求独立、坚定果断、沉着冷静、敢于取舍,传统社会中赋予男性的性别期待成了新时代都市女性的拥有的精神品质。就和女性主义者伍尔夫提出的“雌雄同体”的概念一样,现代都市女性拥有男性和女性的双重特质,既拥有男性气质又拥有女性特质,温柔中不乏坚毅。她们的人生需要早已不再是渴望一个疼惜她们的丈夫,她们不似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中的女性,要看丈夫的眼色行事,或者像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等待着高大威猛的王子来拯救。比起别人她们更相信自己,更相信“我所拥有的一切,皆为我努力所得,是谁也拿不走的”。她们希望靠自己的双手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果男朋友或者丈夫不能给予她们足够的尊重,不能给予她们精神中的自由,她们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离开[4]。她们清醒的意识到,如果想要冲破男权社会的枷锁,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首先就要获取物质和精神的双独立。她们把独立自主,拥有自己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亦舒笔下的现代都市女性也都是这样走的,她们在职场中摸爬滚打,有自己独立的事业,不依靠男人来生存。

二、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中的女性

(一)女性的自由和解放

从文学作品中关于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角色地位的转变就可以窥视到现代社会中女性的人生需要、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也正发生着变化。如鲁迅的《伤逝》中关于女主子君的描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在《伤逝》中关于子君关于女性没有完结的问题,亦舒在五十多年以后,用自己独特的现代都市女性的视角加以改写和延续。在《我的前半生》里,子君大学毕业后,象征性的工作了一些时日以后,就嫁给了事业有成的涓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不问世事,不思进取,成了名副其实的“金丝雀”。所以当涓生外遇出轨,和子君提出离婚的时候,子君感觉到天塌地旋,整个世界全部崩塌。涓生不顾往日情分,要求子君搬出住所,给了她一笔离婚赔偿费,便让她自寻出路。好在有好友唐晶一直在身边陪伴,鼓励她认清了现实,找了一份工作,从头做起,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当涓生发现和新欢相处的不甚融洽,想要和子君复婚的时候,子君没有回头。最终,子君在这次离婚的突变当中,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成长,从一个不问世事的阔太太,家庭主妇蜕变成了一个果敢坚毅的新时代职场女性,获得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独立,找到了自己的“新生”。并且最终收获了自己的新的幸福[5]。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新时代都市女性在全面获得了经济和人格的独立以后面对自身和婚姻家庭关系的迷茫仍然是存在的,子君觉醒的同时也有着深深的彷徨和迷茫。不管怎么说,新时代都市女性的人生需要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变化就可见一斑,新时代的都市女性更加追求解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自由。

(二)女性的意识觉醒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大多情况下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着的,女性不平等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女性不想要被长期压迫,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声音一直存在,女性的解放不仅仅关乎女性,也是关于每个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问题。女性主义即女权主义,又称妇女解放。指的是以结束性别歧视、性别压迫和性别剥削促进性别平等为目的而发起的社会政治运动,在对性别歧视等进行批判之外,也着眼于对性别不平等等进行分析,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波伏娃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在代表作《第二性》里深刻的探讨了女性称为第二性的前因后果,极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为全世界的女性解放指出了道路。该书被视为女性主义者的“圣经”,足见其指导意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影响,这部巨作奠定了波伏娃在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波伏娃深刻的解读了女性沦为低于第一性(男性)变为第二性的社会根源,而且描述了第二性在人格演变的过程中逐渐消减“主体意识“最终成为”他者“的变化过程。波伏娃系统的阐释了她关于女性主义的思想观念,向世俗做出呼吁和“呐喊”我们应该用存在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女人,我们应当对女人的处境予以重视。她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总结出男性确立为主体地位的整个过程[6]。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点是:女性的特质是在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女性作为一个自由的主体,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所以如果想逃脱女性的”他者“地位,女性们必须要经过抛弃自身的女性意识这一步,实现自我的 “超越性”。纵观波伏娃的一生都在为争取女性的平等而奋斗,其凝聚毕生心血的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响并激起了女性的斗争意识[6]。

三、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中女性人生需要的体现

(一)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即生存、呼吸、食物、等维持基本生产方面的需要。如果这些当中的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那么整个人的机体就无法正常工作,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原始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当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以后,其他的需要才可以建立起来,才可以成为新的激励因素。不仅仅是女性需要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整个人类都需要获取生理上的满足,否则就会危机生命。

(二)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家庭安全、工作安全等方面安全的需要。每个人在满足了自身的生理需要以后,就会随之产生安全需要,尤其对女性而言,因为自古以来其在生理上就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其对安全需要有着比男性更高的要求,她们十分看重生活的可控性,时时刻刻需要安全感。在《我的前半生》中,子君最开始因为没有自己的事业也没有自己的收入来源,所以只能把所有的安全需要全部寄托于丈夫涓生身上,她的生活中安全感的唯一来源就是丈夫涓生对她的绝对忠诚,一旦丈夫有一丝丝的怠慢和冷落,就会引起她强烈的不安,安全感的缺失让他展开对丈夫身边所有女性的逐一排查。她的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暴露出来的是内心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她只有通过这种拼命去抓住丈夫才能让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得到缓解[4]。然而,这种做法只会让夫妻之间更生嫌隙,夫妻之间只要有一方有了不安全感,那么彼此之间的猜忌和欺骗等都会慢慢的展现出来。子君的婚姻中,已经失去了平等的关系,女方依附于男方,男方又没有在女方那里得到安慰和温暖,涓生在职场中遇见的压力无处排解,所以他们的家庭关系出现了无法修补的裂痕。

(三)爱与归宿需要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亲密关系和照顾,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需要是马斯洛理论中的第三层次的需要。感情的支撑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要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女性从生理上就是比男性情绪更丰富更感性的动物,因自古以来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的影响,所以大多比男性更需要感情上的支撑,对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有更深的需要。她们渴望家庭或丈夫会给他们带来归属感,希望家庭是她们的港湾。在《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本是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有文化和独立生存能力的新时代都市女性,然而因为对爱和归宿需要的过分强调,在婚后,完全进入到家庭角色中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丈夫和孩子的身上,忽略了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把希望和热情百分百的都如到了婚姻和家庭中照顾孩子和丈夫,渐渐的远离了职场,失去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付出了丧失独立人格的代价[5]。对她的丈夫而言,这种过度关注也是造成他产生想离开子君的念头的原因之一。爱情及人们对感情的需要确实是一种激发人奋斗的力量,但在男权社会中,这种激发往往是给女人放在了一个自我牺牲的角色上去。牺牲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换取的爱和归属感是不牢靠的,这种需要即使得到了满足也注定是暂时的。

(四)尊重需要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人的自我尊重,是人的自信心,是个人希望在不同的情境之下都可以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一旦尊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让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充分的体会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子君在选择放弃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同时就等同与渐渐放弃在家庭中的尊重需要,涓生因负责了家庭中所有吃穿用度的开销,就几乎占据了所有的话语权,他可以选择把钱给子君花也可以选择给其他女人花,在这种家庭分工里,子君的劳动显得一文不值,这些从涓生狠心的赶子君离开就可以看出,子君从来没有获得过丈夫真正的尊重,她自己因为放弃了社会角色,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只能靠家庭中的角色扮演,婚姻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她内部尊重的崩塌。在传统的女性主义观点看来,总是错误的把男人的凝视内化为女性的主体意识。如果子君没有被抛弃,没有被逼到绝境,她依然在把丈夫和家庭视为生活的唯一,依然会沉浸在男权社会的幻想中。《我的前半生》给了所有和曾经的子君有着同样想法的女性当头一棒,促使她们自我觉醒。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是获取男女平等的关键,子君的独立和蜕变告诫了在爱情中迷失的女性,只有去追求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独立才可以保障住女性的的人格和尊严,拜托“他者“的身份,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1]。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指的是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把自己的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出来。在这一层次的人既悦纳自己也可以接受他人,有很高的自觉性和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独立处事。马斯洛认为,每个不同的个体实现自我实现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我的前半生》中讲述的是女主罗子君的成长历史,也是子君的人生需要不断进化的过程。子君从起初的不问世事,一心围绕丈夫孩子转到后来成长为职场精英,她的人生需要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转变。曾经的子君在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中飞扬跋扈,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把别人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的[4]。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变,是社会给子君的教训,活生生的把子君由自己幻想中的理想国拖了出来,子君由此开始了蜕变的第一步,开始了人生需要的第一次转变,由对爱和归属的需要转换为对尊重的需要。她开始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养活自己,对每一位从前的家庭主妇来说,这一步其实都是无比艰辛的,正是这些残酷的现实逼迫着子君不断的自我提升,这期间她品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都成了子君成长过程中的必备要素。也以丰富了子君的人生底色,在整个故事里,故事情节的发展推动了人物性格的转变和成熟。子君体验了一番浴火重生的蜕变之路,开始追求最高的人生需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如电视剧版本中子君和俊生最后一次见面时所说的话一样:“俊生,我还是要谢谢你,如果没有你当年无情的抛弃,也没有今天自力更生的我”。



四、总结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从来局限于某个时代或者某个区域。鲁迅笔下旧时代子君的悲剧很有可能在今天的大都市中再次上演,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更多的女性已经意识到了自我成长的必要,她们的人生需要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8]。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主义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进步,女性的人生需要也变成和男人一样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大多数国家中的女性已经不再是男性主体的“他者”,早已不再满足于做谁家的太太,这种剧烈的变化,在诸如《我的前半生》这种新世界的女性文艺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女性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自我有着理性的认识,当她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生存需求中的满足,当她们因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归属感,在职场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获得社会的尊重。她们不需要仰仗男性的光辉来照亮自己,她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自己成就自己,如何变成更好的自己上去。她们需要实现更高的人生需要,她们渴望自我实现。按照马斯洛的人生需要层次论中的观点,自我实现已经不再是男性的专属,同样成为当今都市女性选择攀登的精神高峰[9]。

从子君的生活巨变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女人,一旦遭遇到生活的震荡就很难翻身。波伏娃曾经在作品中写道“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不论在成年还是小时候,他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通常为时过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希望新时代的都市女性可以如蜕变后的子君一样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你当温柔,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 吴敏:孤独•危机•成长—解读亦舒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我的前半生》为例[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12(4).

[2] 董馨蔚.以《我的前半生》析女性成长[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1(1)

[3] 韩思琦. 《我的前半生》引起热议,在于缝合了女性焦虑的各种话题[J].文艺百家.2017.7.25(11)

[4] 刘慧敏.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与女性的自由与解放—浅析波伏娃的《第二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3).

[5] 赵娜.当代女性生存的“丛林法则”-浅议电视剧《我的前半生》[J].学术探索 2017.12(5).

[6]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7] 约瑟芬•多诺万 .女性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 [M].赵育春 ,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8] 张舒.波伏娃女性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5.

[9] 吴亚娟. 五四子君与世纪末子君一一亦舒小说女性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5.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