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广西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0-03-03 00:37:51点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中小学教学管理明显滞后的信息化建设相比较日渐突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理论探讨的一个热点。为了达到中小学生教育培养目标,必须结合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进行全面整合处理。这是当代国家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国内外新型教育制度下主要追崇目标,该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积极推进教育行业中引入信息技术的主要原因。为了充分实现信息技术、中小学教育的全面融合,必须保证中小学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打造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避免传统中小学教学结构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一般会将信息技术当做系统化工具进行分析研究。该整合研究的依据可总结如下:中小学生教育行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了保证整合研究的全面实现,需要充分考虑传统中小学教育中的不足和结构问题,即突破“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并打造创新教育体系,保证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全面落实,形成“主导——主体”的新型教育结构,即针对传统中小学生教育中的内容、师生地位、媒介作用等进行全面优化和改革。

本文针对中小学生教学管理行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管理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归纳整理,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在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全面融入,提出了其与教学实践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二者如何进行融合的具体策略和方法。通过本文研究分析,可更加深入促进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融合。同时这也是优化管理水平、提高创造性、提高协作能力的关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可快速提高当代中小学教育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教学整合

分类号: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kindergarte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a hot topic in the new curriculum theory.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kindergarten to achieve the goal, is to implemen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young children. This is not only the main goal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the main goal of the new 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the reason why the world is advocating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kindergarten is to create a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new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kindergarten teaching structur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ing research, mainly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see as a systematic tool for the foundation of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kind of integration research includes: humanism theory,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the principl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ctivity. The essence of this integration i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structure of the kindergarten, is to change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centered teaching structure", the creation of a new, not only can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and children can reflec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hildren's "dominant one subject" teaching structure, teaching contents and demands that the traditional kindergarten teachers children's status, role, change the role of the media.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through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status summa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based on comb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the kindergarten,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tegr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ase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kindergarten. The study can further promote the depth of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effort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process,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kindergarten. By promot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process, to establish the kindergarten teaching rich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create a good classroom atmosphere is good, effective product initiative, send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creatively, to cultivate children's ability of self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kindergarten teachers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eaching consciousness, ability and level.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indergarten; teaching integration

Classification:

Abstract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信息技术的概述 5

1.3.1 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发展 5

1.3.2 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趋势 6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7

2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管理 8

2.1 关键信息技术 8

2.2 中小学教学管理需要信息技术支持 12

3 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14

3.1 需求分析 14

3.1.1 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技术的整体情况分析 14

3.1.2 中小学教学管理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15

3.2 软件系统开发及技术简介 15

3.2.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16

3.2.2 PHP语言简介 16

3.2.3 B/S架构 16

3.2.4 云计算技术 17

3.2.5 Mysql数据库简介 18

3.2.6 J2EE技术 19

3.2.7 Struts 20

3.2.8 JSP技术 22

3.2.9 SOA架构 22

3.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23

3.4 软件功能应用 25

3.5 应用结效分析 29

4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信息系统中的实践与应用 32

4.1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背景 32

4.2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方案 32

4.3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教研过程 33

4.3.1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教案 33

4.3.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课十分钟》教学课件设计 34

4.3.3 《下课十分钟》的课后反思 35

4.3.4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改进后的应用实施 36

5 结  论 39

参 考 文 献 44

致谢 47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已经属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改变了社会大众的作业方式、学习方法和应对能力,同时对教育行业而言信息技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教育信息化便可理解为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更加深入的应用,这是当代教育事业得到提升和优化的基本措施。为了充分加强中小学生的教育培养,为其打造更加合理的学习环境、成长空间,需要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行为中的应用,并把一些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加生动的展示给中小学生,这是激发中小学生潜力,并保证中小学生具有较高学习热情、创造力的重要措施[2]。因此,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内学习教育领域中,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产生了大范围的影响,中小学生教育方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层次进行了信息技术的融合,如中小学生教育指导网络、中小学生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中小学生教育系统、“数字化中小学”工程等,在学校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优化改革,并建立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国内方面,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已经在大学、中小学领域进行了推广,但是尚未在中小学中得到广泛发展,相比于中小学、高等教育行业而言,中小学信息教育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与国外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教育的发展成果和经验相比较为落后[3]。为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本文借鉴参考美国中小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做法,希望为国内中小学生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中小学生教育,作为教育的启蒙环节,中小学生教育对中小学生后续生活、学习和成长具有极大影响,为此,中小学生教育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可进行中小学信息化方法的照搬照抄,需要结合中小学生年龄和特点,寻找出适合国内中小学生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1)理论基础

第一,针对中小学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其融合原则和基本要求,为其后续长期合理发展建立更加完整化、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第二,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相关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大要素进行分类处理,指出其内在关系,随后提出整合上述要素所必须进行的处理分析、探索研究。

第三,针对中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教学活动、整合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教学中必须采用的方法体系,以期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以中小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的处理;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的处理。

第四,为了保证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提高信息技术和中小学生教学整合效果,必须加强相关措施的执行,保证该整合活动的顺利实现。

(2)价值分析

第一,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教学中具体整合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并根据实际状况分析得出整合要求、整合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方面的管理和提高提供了一定理论参考,是促进信息技术和中小学生教学活动顺利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二,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而保证中小学生教学活动更加高效,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行业的改革升级,是传统教学模式变革的保障,充分合理的进行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小学生教学活动的进行整合的具体路径;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整个教育事业而言具有极大影响。

第三,在中小学生教学中,可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证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应用,从而避免中小学生教学方面师资不足、资源紧缺等引发的负面问题,还可以实现弥补语言环境差异等带来的问题,对中小学教学工作而言,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化、教学方法灵活化的重大作用。

第四,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管理,可从数据角度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对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中小学生学习环境的优化管理,这是消除中小学生教学负面因素的重要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现状

(1)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教育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小学教育中逐渐引入计算机应用,社会大众对计算机教学极为关注,如中小学生是否适合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其利弊分析引起了一定关注。关于中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合理性、适宜性等,业内学者认为值得提倡,这是提高中小学生认知能力、推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措施[4]。

对于中小学生教学而言,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极大帮助,是提高其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加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更加深层次的提高中小学生视觉空间表征效果,2001年Subrahmanyam等人在针对学习软件进行分析研究中指出,学些应用软件可快速提高学生空间理解能力、视觉分配、感知方法和图形处理能力。 其次,探索性软件对数学教学具有较大帮助。2002年Clements指出,为了更高层次的提高中小学生创新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融入。再者,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是激发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2006年,Terry & Gould在研究成果中发现:借助电脑软件进行学习,可快速提高中小学生故事创造能力,从而可以营造更加合理的教学环境和阅读氛围,对中小学生而言,这是构建写作思维和写作连接渠道的必要方法。

同时,社会发展与ICT教学息息相关。King&Alloway(1992)和 Nastasi&Clements(1993)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分析得出:中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中,更乐于互相帮助、互动学习,一般不是直接向教师请教问题答案。 实践经验表明,中小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行为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孤单等状况,Becker、Riel等人指出中小学生更趋向于与同学分享个人收获,展示其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 但是部分学者会提出计算机具有不可忽视的弊端问题,年中小学生童进行计算机学习中可能会对其后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Haybron在1996年指出,中小学生长期进行计算机学习和操作,会降低其探索、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较传统教学相比,会缩减中小学生交流机会,2000年,Nie& Erbing等人指出计算机是限制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大问题。

(2)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业内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2005年Etim从学习对象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提出三种教学模式:本位型课程模式(Learn about LCT );辅助型课程模式(Learn from ICT );研究型课程模式(Learn with ICT)。当下国内中小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第二种教学模式,及辅助性模式,将计算机看做教学辅助工具,是营造学习情境的常见工具。在研究型模式下,更加注重中小学生借助计算机自主动手能力,更多的强调其进行计算机检索、学习方面的培养开发,属于较为理想化的教学模式[ ]。

2009年,Howard针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其研究成果表明:借助情境模拟软件可充分实现中小学生行为的观察、开发、试验和探索,并根据需要进行“问题—假设”处理,这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具有极大帮助。[ ]

最后,近年来生成课程逐渐引起关注,计算机软件在生成课堂中应用逐渐增多,为中小学生创造、探索研究等提供了良好平台。2009年Baldwin等人在科学活动中提出,计算机可以构建虚拟环境,为中小学生学习、探索提供了丰富资源,同时互联网可以快速进行资料搜索、查询,并找到疑难问题的答案,这种课程模式可快速实现中小学生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 ]。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许多中小学已经将计算机教学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如上海中小学教学中,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生教学的融合已经初步落实。许多中小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视,已经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具备良好的条件。然而,对信息技术有效使用的方法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与此同时,在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在理论层面上,信息技术在幼教领域的应用并不是新鲜的课题。马红梅(四川师范大学)(2008)以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为例,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游戏化主题教学进行了研究;[ ]何凡(东北师范大学)(2008)提出了情境和多信道两方面的应用策略,并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这一学科的一个实例制作研究;[ ]王淑丽(东北师范大学)(2008)主要从下述几方面对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中小学生视觉思维、记忆力及专注力;[ ]高爽(华东师范大学)(2006)主要论述了电视节目、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中小学生教育的影响[ ]。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教学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在实际应用上,也存在着扭曲多媒体使用的真正目的的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现代教学活动中,中小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原则、具体措施、理论基础等要素,并对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整合进行了全面化、系统化的分析,提出依据条件和基本模式,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教学中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3 信息技术的概述

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是指用来延伸人的信息功能的那些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当代教育行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多,包括软件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仿真技术等。近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传输和处理。促使其在教学方法、手段以及信息传播的方式、途径方面产生重大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种类多、技术各有优势,在本文中笔者着重论述和应用的信息技术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应用二大块。

1.3.1 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发展

考虑到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已经应用了30多年,为此进行发展里程的分析对于了解我国的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发展是很有必要的,对现今以及以后该课程的发展方向更符合中国教育行业可以起一个借鉴作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的教育机构研制运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机构也开始慢慢利用计算机开展管理和辅助教学工作。目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按照应用方向分类可以分为管理应用和和教学应用两类,伴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有许多信息技术应用也都推出云应用或互联网+软件相结合的系统版本,但是本质一样都是为教育行业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软件系统和优质服务。结合当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下述几个阶段: 1)萌芽试验阶段(1980~1990年);2)逐步发展阶段(1991~1995年);3)信息技术来临阶段(1996~2005年);4)信息技术时代发展阶段(2006~至今)。

第一阶段:20世纪1950年至1990年初,计算机技术刚引入到教育行业。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专家指出: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飞行器方面的模拟,对飞行员实践训练具有极大帮助。这便是计算机最早涉足教育行业的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国陆续引进了早期的386系列的可编程计算机分配到各地部分高等院校,开始了我国教育行业信息技术的初期应用。

第二阶段:国内中小学教学中引入微机的概念。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渐渐开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开始开发简单的易用、实用的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开始出现专门的教育软件公司,出现了教育软件产品的小高潮。 

第三阶段:各个学校开始建设教学管理系统或学习系统。1999年,计算机教育更名为信息技术教育,开启了真正的信息技术时代。21世纪初在信息技术教学发展过程中,各个学校开始注重信息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开始整合学习系统建设教学课件工作,教师慢慢重视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了21世纪10年代以后教育行业感受到互联网给教育变革带来的巨大潜力。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更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营造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软件,对学习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产生了功能相对更加丰富的教学管理软件。此阶段的教育系统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了课程形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巨大发展。


1.3.2 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趋势

鉴于开展的调查与深入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如何在教育系统内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仍是我国信息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未来除了现有领域的进一步深层次挖掘之外,如何支持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创新、如何进行信息素养培养、课程深度整合、创意教学设计、管理系统科学运用等领域应该成为新的方向和热点。

首先,由于信息技术的种类多、差异大,互有优劣,所以笔者认为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好完成任务达到预定目标,多种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成为必然。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加强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也可加强网络虚拟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这是多种信息技术综合利用的必要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具有极大帮助,设计课件,相互结合综合运用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其次,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有效结合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有利于更多教学思想的实现。当下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存在多种学习方法,包括WebQuest,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整合已经成为教育服务行业中的重要特点。已经打破了传统教学界限,保证泛化学习成为主流形式。互联网技术的出现,避免了传统教室、书本方面的限制,借助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地访问各种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甚至可以在线交流、讨论、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发展正朝着综合化、系统化方向进展,所有教学方法更加通透具体,以及实现泛在化的学习等未来方向发展。此外现代教育更加注重教育改革方面的发展,在丰富教学手段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可深层次的激发学习兴趣。反之,教育行业中对信息技术、专业软件的需求也会促进软件技术的发展,信息行业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教育软件中,会促进大批量教学应用管理软件的出现,师生也将更加直接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针对中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体研究内容与方法,在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并充分结合了当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结合教学案例等实践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中小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原则与策略。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定性分析法进行研究。

文献研究法是在一定的研究课题基础之上,借助文献查阅、信息搜集等获取关键内容,从而时间全面彻底的了解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中。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理论著作进行归纳整理,作为本文立论的理论基础。

个案研究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中的一个特定对象,对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实践和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策略。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通过深层次的进行信息技术和中小学教学的探讨分析,结合教学案例对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原则与策略。 

2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管理

2.1 关键信息技术

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现代教学中运用最成功、受惠面广的信息技术方法,传统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过于枯燥,存在抽象、无法表达的特点,部分细微结构、变化过程的教学存在难度高的特点,当下新型教学模式下,借助多媒体中的解说、动画模拟可快速实现信息表达,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白,教师干巴说”的局面,对教学成果而言具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对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个人潜力,优化教学质量具有极大帮助。同样这种技术对于理解和思维能力弱小的中小学生学生更是受益良多。如中小学中班学生在进行“青蛙成长过程”试验中,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将其压缩成微视频后展示出来,这对提高画面生动性,调试速度具有极大帮助。该方法还比较满足中小学生心理特征,中小学生可以在观看动画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能够把抽象的物体具体呈现出来,可以把各种声音和动作结合起来,帮助中小学生进行认知与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是教育管理中应用最为广泛、提高效率的信息技术。目前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二类。其中系统软件就是指位于用户和硬件之间负责控制和管理电脑设备的软件。常见系统软件就是我们熟知的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是利用软件程序的执行特性为解决不同领域存在的问题而有针对的设计制作的程序。正是应用软件在各个领域中不断设计开发出不同的应用来解决人们在学习中、管理中、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促使软件技术在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增强计算机软件生命力的同时也放大硬件的功能,不论是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都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将在中小学膳食管理工作中,运用软件技术解决中小学生膳食管理的困难达到科学合理饮食目标,利用营养信息数据进行营养分析,同时为膳食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网络技术

近年发展异常迅猛的互联网技术,完美的解决了人们过去在时间、空间上诸多限制,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显的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过去信息主要通过印刷成册或通过语言交流进行传播和传递,不但传播速度受限而且更新迟缓,严重影响信息价值的体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应用,信息通过网络媒介转到网上进行存储和传播,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网络技术的成熟促使远程教育、远程教学等互联网+形式可以非常方便的开展,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认为我所在中小学属于城乡结合部一个乡镇中小学,从资金成本和投资效益方面考虑我们没有大规模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和实力,但是我们也不能为此而停滞不前,可以投入部分资金先行先试某些应用和开展教学多媒体改革设计。所以我们集体讨论研究后决定第一先试点部分管理软件逐步推动管理信息化;第二自行开发有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推行教学工作的信息化工作。

经过园内问题统一梳理、采用问题导向解决思路,认为中小学膳食营养管理工作因:各方关注、操作复杂、重复性劳动容易出错等性质。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将会是重大突破,运用专业的应用软件解决;对于教学课件则采用多媒体技术自行设计解决的方式,先试先行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全面推进的稳妥方式。

三、数据库技术

在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对于用户操作行为进行收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后,能够从中发现用户的行为,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方案,提升销量。现在的数据库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能够胜任项目中各种技术需求。不过不能将数据库当成简单的数据储存工具,在选择上还有许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具体如下:

第一,数据库的设计依然会出现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设计之初,对于实际的情况没有很好的预估,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只考虑到系统运行之初的情况,对于之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综合考量,这使得在运行过程中造成数据存储出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第二,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非常多的数据,其数据量会随着运行的时间越长,也越来越多。数据的累积而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会严重拖累系统的运行效率。这种情况会随着运行时间越长,数据量越大,越来越严重。

第三,现在的网络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剧烈变化,这让数据的积累速度非常快,大量的数据会极大的阻碍系统性能的发挥,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数据的正确性,必须消除冗余数据,才能保证降低数据的错误率,发挥出系统原本的统计分析性能。

第四,由于功能需求发生改变,系统也好及时改进,这就导致数据的收集与存储发生变化,产生数据的不一致性。

之所以有上述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数据库的设计,是基于事物处理关系进行设计的,没有将决策支持能力纳入设计范围,即使在设计之初有这方面考虑,也无法同时兼顾。所以本系统数据库基于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的,这样才能改善上述缺陷,保证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

MySQL数据库是一个适合中小型系统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与另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相比之下,MySQL拥有体积小、功能权和查询便利等优势,对于一些中小型的系统都完全能够胜任。同时,MySQL数据库属于一种开放源码,可以降低成本,结合本文的系统,考虑到系统功能和成本建设等多方面的语言,所以选择了MySQL这个数据库。其有如下特点:(1)数据库管理部分:①拥有数据库重演技术;②拥有SQL重演技术;③拥有计划管理功能;④拥有自动诊断知识库;⑤拥有事件打包服务;⑥可以实现自动SQL优化;⑦可以创建访问建议器;⑧可以实现自动内存优化;⑨拥有资源管理器与AWR 基线 (2)PLSQL 部分:①增加了结果集缓存;②改进了对象依赖性改进;③采用了新型SQL调用语法;④改进TCP包的安全机制;⑤规定了触发顺序;⑥增加了混合触发器;⑦增加了只读表;⑧提高了触发器执行效率;⑨内部单元内联。采用MySQL数据库基本上可以对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灵活的处理,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四、系统开发技术

选用合适的开发方法来开发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日后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以及分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在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当中是非常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开发者在采用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时,整个系统运行的过程被有机地划分多个阶段,并且根据阶段的顺序来对各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了深入严格的分析、设计,及实现。那么生命周期法在不同阶段所对应的具体内容则如下所示:

1)系统建模:在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软件的设计,在建立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初就应当对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内容以及和系统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行系统详细的规划,然后再将系统当中各个子系统模块分配到已经设计好对应的软件当中,这样一来就需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架构,也就是建模,因为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件部分需要和系统的硬件部分、系统数据库等之间进行交互。

2)系统需求的分析:在对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优秀的系统程序需要在对系统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和完善,因此,的系统需求的分析是建立完善的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根本的保障。

3)系统的设计: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非常繁琐而复杂的过程,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集中表现在系统程序的四个不同的属性上,一是数据结构,二是软件体系结构,三是接口表示,四是算法。系统软件的设计就是将系统需求以代码的形式进行表示。系统需求的分析以及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在本质上是非常相似的,他们都需要进行文档化。

4)系统编码:系统软件设计完成后,需要将其转换成对应的机器代码。而这种任务主要是是通过代码生成来执行并完成的。在对系统软件的设计的描述已经非常详细的情况下,对应的机器代码的生成就能够运用相应的代码生成程序来机械完成了。

5)系统测试:当系统的代码生成之后需要对系统的运用程序进行详细的测试,并且系统测试需要集中在对系统软件逻辑的测试以及对系统外部功能的测试上,这两者的测试结果需要和系统设计的预期保持一致。 

6)系统维护:在系统软件的设计完成后,在系统用户使用的过程当中仍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在系统测试当中没有被发现的错误,那么就需要及时地对这些错误进行修改以及维护。

(2)快速原形算法

快速原型算法指的是在原有的形式以及固定的规格说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原形,具有显著的快速性以及交互性的特点,系统的用户能够将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意见反馈给系统软件设计的工程师。

快速原形算法的运用思想其实很简单,首先建立起一个能够将用户所有的需求反应出来的原型系统,并让用户对这一原型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试用,通过不断地实践来逐渐了解系统概貌,这样一来,系统用户就能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系统的那些功能与自身工作的需求相符,已经需要进行那些补充等等。系统用户通过对原型系统的试用,在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不断地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从而尽可能地满足系统用户对系统功能各方面的需求。这种快速原型算法方法在系统最终成型以后能够大大地节约系统后台维护的费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系统用户客户对系统功能各方面的需求。

(3)本系统所使用的开发方法

从上文可知,系统软件开发的两种算法——生命周期算法以及快速原型算法各有特点:生命周期算法是是预先提出系统需求,然后在对系统需求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进行软件程序的编写;快速原形法是首先建立系统的原形,然后再由客户在试用的过程当中提出改进的需求,然后再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及完善。不过因为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更加倾向于系统用户,因此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的是生命周期算法来进行设计与开发。更进一步说,在生命周期算法当中引入软件工程师的思想,这就对软件工程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而也能使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更加完美。

2.2 中小学教学管理需要信息技术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中小学要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这一目标是当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各种行为,对信息管理、信息理论、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具有极大影响,实现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其实质就是推崇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国内相关条例法规逐渐被落实,如《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浙江省中小学生教育条例》,当代教学活动中已经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借助软件功能等实现了教学效果的优化管理。采用直观教学法,能使中小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器官观察事物形象,使中小学生获得的概念鲜明、完整、充分而真实。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中小学管理系统提升效率

由于中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学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势必造成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上的低效与被动。所以必须运用信息软件技术建设管理系统,利用成熟可靠的管理系统解决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比如建设信息管理平台,输入教师、中小学生的信息建立师生档案等,即方便查询又可以避免纸张存档因体积庞大而占用大量的空间。还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将中小学教学管理、膳食营养管理、财务收费、家长工作等一系列的工作都进行流程重组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能方便使用同时提高中小学科学管理的科学性,完善的管理网络,也使得中小学管理工作更加安全可靠、有保障。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将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融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技术生动展现的技术。中小学由于孩子年龄小所以下意识行为影响较大,借助新鲜生动、具体形象的形象可快速激发中小学生无意注意要素。例如:科学活动课的"天气预报"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网上的天气预报信息直接播放,把各种动物的表现制作成图配以声音效果,教学环节中,需要加强讲解分析、视听、启发方面的融合,这对提高中小学生发散思维具有极大帮助。多媒体技术对整个教学行为的推进和优化具有极大帮助,这是保证教师高效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举措。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增强中小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是孩子们学习直接动因,考虑到中小学生学习状况与个人特点、自身行为相关度较高,如果仅考虑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口耳相传式的教育,会导致中小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知识学习,更不能快速找到中小学生兴趣点,这是限制中小学生自我发展的主要问题,对其进行自我控制具有较大危害。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改革,对低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帮助,是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力的必要措施。这种现代化教育理念具有较高重要性,是方便教师教学、利于中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丰富中小学生知识体系

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较高,可以实现抽象知识的整理和表达,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这会增加课堂气氛活跃度,更高效的吸引中小学生专注力,同时也会增加中小学生知识体系,丰富其知识涉及范围。中小学生大班教学活动中,在安全教育《加入陌生人来了怎么办》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几种特殊颜色的要是,包括红、橙、黄、绿,然后打造不同的生活场景,让中小学生在场景结尾环节中进行自我总结分析,需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如果中小学生做出错误选择,需要加强危险信号的警示管理,保证课件中所有形象都具有更加深刻、清晰的展示,同时需要考虑语言简洁性的要求,让中小学生在游戏环节、动画观赏中学会自我保护相关知识。

五、信息技术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1.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传统教学在时空局限下很难创新教学方式,新技术特别是迅猛发展的动画技术能虚拟表现生活中某些中小学生无法亲自感受的事物,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信息技术教学能起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功效。为了缩短教学时间,可以充分实现信息技术方面的管理,教师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并且可及时对声音、画面等进行调节,不受外界环境因素、时间空间等要素的限制,可以将模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管理,对调动中小学生积极性,激发其感官协调能力具有极大帮助,是让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措施。

总之,教师是知识的传导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创建出一个信息资源丰富、适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崭新学习舞台,充分发展中小学生的个性,挖掘中小学生的潜力,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学习的效率,转变学习方式。


 

3 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中小学是培养祖国花朵的摇篮,所以做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培养工作是中小学教育者的一项神圣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国大中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部分建设,到本世纪初百花齐放再到现在进入新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说信息技术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成效显著。不过,相比大中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百花争艳局面,城乡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却由于中小学教育阶段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等多种原因所以起步稍晚、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欠缺、专业研究人员空缺等因素影响相对逊色许多。

3.1 需求分析

3.1.1 中小学教学管理信息技术的整体情况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必须积极优化中小学生教育,还要加快信息化教育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促进中小学生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在20世纪末,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还是没有的,这些现代信息化教学设施如今在城镇中小学里已经逐渐普及。信息化技术历经多年发展,许多应用已经日臻成熟。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以往静态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无法描述的现象动画的展示出来,这些恰恰都是中小学生教育阶段最最需要的技术,它能吸引中小学生的关注,帮助懵懂的他们容易理解和记忆,有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笔者通过对本地区周边乡镇园的走访调查发现,教育信息化在大中小学校里已经具备初步的应用规模和实践经验,也打造了许多的示范性院校和示范性案例供其它学校参观学习。但是由于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相对中小学校起步稍晚,面临着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深,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课程建设案例资源少等现象。所以虽然多数中小学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并且陆续投入了大笔资金在信息化设备采购建设上,但是对信息技术的软件应用、多媒体应用方面认识不足、研究不深,还存在较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3.1.2 中小学教学管理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并在各方面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管理系统是指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有特定功能或服务的系统。在中小学中实施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中小学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等等,不过由于中小学生教育并非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制度进行约束与保障,加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各种原因致使目前市场上适用于中小学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数量不多且质量也参差不齐。

笔者所在在中小学日常管理工作中,平常主要的管理工作有:中小学生资料管理系统、中小学生收费系统、中小学生健康追踪系统、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管理系统等等。此类工作数据多、资料多、流程多、使用频繁,所以中小学迫切需要开发运用此类管理软件辅助开展工作以提高效率。笔者作为管理者希望凭借攻读软件工程在职硕士所学到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克服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少等困难。在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整合多种信息管理系统以求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目的。例如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管理工作是中小学生园里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由于工作涉及面广、数据多专业性强容易出错,而且涉及科学合理食谱的制定及营养的计算分析。同时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与能力有限,这也是一项非常难做好的工作。

所以本文笔者将以膳食营养管理系统为例,实现科学化饮食、均衡化饮食为目标,真正实现中小学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管理宗旨出发:运应用信息技术膳食管理软件在我园开展膳食营养管理的信息化试点应用工作,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升膳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是目前有困难中小学教学管理整合信息技术行之有效的两全之策。

本文将主要论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技术、功能模块的设计及应用,并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软件运行模式为B/S模式,开发工具采用PHP技术、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设计并实现一个中小学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基于SOA架构进行设计并部署于云计算服务器上。

3.2 软件系统开发及技术简介

经过综合选型与对比,到其它园所考察软件系统应用情况后,我们最后运用“智慧树中小学管理系统”作为本次项目实施的软件系统。智慧树中小学管理系统是一个专为中小学管理而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系统基于B/S浏览器架构可以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中;开发语言是PHP语言+Dreamware开发工具,采用MYSQL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搭建的中小学管理系统。

3.2.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根据对软件系统的分析得知该软件系统是利用PHP+MYSQL进行开发的。PHP和MYSQL开发工具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搭配方式,由于具有运行稳定、程序解析处理性能强、源代码免费开放等优点外界堪称Web数据库黄金组合。系统的开发程序PHP和数据库MySQL的组合同时具有跨平台运行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Windows系统上开发程序,然后将程序平滑迁移到Linux平台上运行。本软件在绝大多数操作系统环境中通常与免费的Apache Web服务器软件配合使用,Apache Web软件作为服务器负责解析PHP程序指令。在本文中笔者将程序安装在WINDOWS环境下,同时在系统中安装Apache 5.0的WEB服务器负责运行PHP程序。

3.2.2 PHP语言简介

PHP超文本预处理器的字母缩写“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 是一种 HTML 内嵌式的语言 (相当于IIS 上的 ASP),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开放源代码的脚本语言,它的优点是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的、安全性能非常高的、独于架构可移植的动态脚本语言,它可内嵌到 HTML程序代码中所以尤其适合进行web 开发。

PHP从技术实现上看是一种在服务器端的运行、具备跨平台的能力的程序。它属于服务器端解释的脚本语言,工作过程中,PHP代码可借助服务器实现HTML页面的转换,然后将其送至浏览器位置,展现其具体内容。这种模式使得我们可以用它来完成相当复杂的功能。同时PHP语法相对其他语言具有较高特殊性,可实现对C、Perl、Java等部分的混合处理。相对于CGI、Perl等语法而言,具有更高效的动态网页执行速度,因此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2.3 B/S架构

B/S架构是一种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的软件架构模式。它主要是将传统的C/S架构进行改良。传统的C/S架构下设计的软件都会拥有一个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通讯。因此用户使用软件‎之前需要下载相应的客户端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安装之后才能使用。而B/S架构就是使用浏览‎器替代这个传统的客户端,用户仅仅只是需要在浏览器上输‎入相应的网址就可以直接与服务器进‎行通讯。与传统的C/S架构的软件不同,它主要的业务逻辑处理是集中在服务端进行的,浏览器端只是负责发送用户的请求以及现实服务端处理的结果。因此相比于传统C/S架构的软件拥有更轻量简单、方便快捷的优势

3.2.4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分布式商业计算模式。云计算中的云指的是将软件或者系统运行所需要的硬件资源以及软件资源全部部署到一个大型的超级计算机群上,使得本地计算机需要访问系统的时候只需要发送一个访问请求到目标服务器上请求响应的服务信息,云计算上的相关系统就会根据用户的请求类型提供同种类型的服务给用户使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无需占用本地计算机的资源就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所有的事务处理逻辑全是在云端进行。同时也可以保证系统给的稳定运行。

云计算目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云计算是有多台超级计算机组成,可以快速完成相应的功能并且拥有极高的安全性。 

(2)云计算平台对用户的设备硬件性能要求比较低。

(3)云计算平台可以实现多平台数据共享。

目前,云计算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主要有以下三种: 

1. SaaS服务

这种类型的服务主要是指软件服务提供商将自己的软件或者系统部署到云计算平台上,用户若需要相应的云服务仅仅只是需要向软件提供商申请相应的服务信息,软件提供商则根据用户的请求为用户开通相应的服务类型,并且根据服务提供的类型、时间长短等因素进行收费。这种软件提供模式的优势在于软件服务提供商无需自己准备相关的硬件条件而仅仅只是需要像云计算平台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服务。这种对于刚起步的创业型小企业来说,SaaS服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PaaS服务

这种类型的服务主要是将整个云计算平台当成相应的开发环境。通过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其平台基础上定制相应的系统或者程序并且传递给其他用户进行使用。PaaS服务主要是针对企业或者个人开发者提供一个成熟稳定的中间件平台,使得企业或者开发者可以通过该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

3. IaaS服务

这种类型的服务主要是将云计算平台当成基础资源提供平台。它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平台的相关虚拟资源,比如内存、I/O读取设备、存储资源等,从而形成一种硬件类型的托管方式。这种类型的服务的好处就是可以突破本地计算机的硬件极限,使得系统的性能有着较为大幅度的提高。

3.2.5 Mysql数据库简介  

在系统设计的初始阶段,对于用户操作行为进行收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后,能够从中发现用户的行为,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营销方案,提升销量。现在的数据库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能够胜任项目中各种技术需求。不过不能将数据库当成简单的数据储存工具,在选择上还有许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具体如下:

第一,数据库的设计依然会出现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设计之初,对于实际的情况没有很好的预估,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没有考虑清楚,只考虑到系统运行之初的情况,对于之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综合考量,这使得在运行过程中造成数据存储出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第二,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非常多的数据,其数据量会随着运行的时间越长,也越来越多。数据的累积而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会严重拖累系统的运行效率。这种情况会随着运行时间越长,数据量越大,越来越严重。

第三,现在的网络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剧烈变化,这让数据的积累速度非常快,大量的数据会极大的阻碍系统性能的发挥,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数据的正确性,必须消除冗余数据,才能保证降低数据的错误率,发挥出系统原本的统计分析性能。

第四,由于功能需求发生改变,系统也好及时改进,这就导致数据的收集与存储发生变化,产生数据的不一致性。

之所以有上述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由于数据库的设计,是基于事物处理关系进行设计的,没有将决策支持能力纳入设计范围,即使在设计之初有这方面考虑,也无法同时兼顾。所以本系统数据库是基于MySQL数据库进行设计的,这样才能改善上述缺陷,保证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

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本课题所设计的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以及核心内容。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具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ANSI/ISO SQL-92、ANSI/ISO SQL-89以及ANSI/ISO SQL-99,与

SQL Core SQL:2003的标准相符合。

2)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多并行处理机提供有效的支持。

3)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无论是单CPU的扩充、多CPU的扩充,还是处理节点的扩充,在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的正常运行不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系统原有的各种应用能够实现无损移植。

4)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对主流网络协议提供支持,如混合协议、TCP/IP、Net BIOS以及IPX/SPX等;能够对100G/1000G的高速交换网络提供强大的支持,例如Infini Band)。

5)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支持不同种类的数据库之间实现互访。

6)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对大型异种数据库进行访问,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将原有的异种数据库向自身的数据库进行无损移植,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与高级语言之间的互连,并且能够支持两阶段提交的功能以及分布式事务功能。

7)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所需的各项技术提供支持并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对事务处理的完整性控制技术、对多服务器协同技术、并行增删改数据技术以及并行查询数据技术等提供支持与操作。

8)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为网络上常用的同构数据库或者是异构数据库间的进行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以及冗余性复制等提供支持。

9)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以磁带、光盘等多种方式进行联机备份,并能够支持数据块级别的数据信息的恢复。

10)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可靠性。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容错能力、错误记录能力、错误预警能力,错误恢复能力,并且能够进行闪回操作。

3.2.6 J2EE技术  

J2EE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标准和体系结构,其利用Java2技术来解决企业级应用方案在开发和部署过程中复杂问题。它在集成了标准版诸多优点的同时,还全面支持Java Server Pages(JSP)、Java Servlet API、   Java Beans(EJB)、及XML技术,能够极大地缩短系统开发的时间,提高开发效率。[22-26]

J2EE采用多层级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将传统双层级模型中的层级按照不同应用逻辑划分成多个不同的层级。而由J2EE所提出的四层的分层结构则如图3-1所示。


 

图3-1 J2EE分层结构图

从图3-1可以看出,在J2EE网络体系架构当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应用程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组件,各个组件又能够依据其所在的不同层级被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在J2EE服务器上运行的Web层组件以及业务层组件以及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所运行的EIS层组件。J2EE结构中应用组件以容器形式的部署如图3-2所示。

 

图3-2 J2EE组件以容器形式部署图

3.2.7 Struts  

Struts是一个采用Servlest和JSP技术,实现基于J2EE平台开发Web应用的一种MVC模式的系统应用框架,这个应用被划分为三层结构——模型层、视图层以及控制层[27-30]。

1)视图(View)代表系统的用户交互界面,随着系统应用的日益复杂化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系统的交互界面的处理也是一个重大并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它的每个系统中包含很多个视图页面,但是在MVC模式中,视图的处理一般体现在视图上面的信息采集并且反馈用户的信息上面。

2)模型(Model)就是对系统业务流程和业务状态的处理以及对相关业务规则的设计和制定。其中,模型组件通常表现为系统的业务对象或者是系统的物理后端系统,在一些只通过相应的容器建立起来的系统应用程序当中,Model组件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Java Bean,其主要的功能是为在系统的数据库中进行信息维护的JDBC逻辑提供相应的业务试点。

3)控制层就是对系统用户所提出的请求进行接收并将视图和系统模型相匹配,并完成系统用户请求。在信息管理系统的MVC系统架构当中,一个模型可以对应多个视图,一个视图也可以对应多个模型。Struts具体的工作的原理则如图3-3所示。


 

图3-3 Struts工作原理


1)视图

    在Struts网络架构当中,视图层由两大部分组成,即JSP页面以及Action Form。其中Action Form是对系统用户提交的表单当中各项数据封装,并提交至系统控制器。JSP页面是进行信息和处理结果的显示。除此之外,struts还能够有效地利用其中的Acton Form组件,将系统用户提交的各项数据信息上传至系统控制层。

2)控制器

在控制层当中的控制器组成构件最主要的就是operation Servlet,Http Servlet的优点仍然存在,我们也对do Post等进行了重载,能够非常灵敏地对HTTP做出响应,并迅速进行转发,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使用XML对Mapping(映射)进行转发。

3)模型

模型层的任务是对状态逻辑、业务逻辑等进行处理,那么在website程序里面,一般是通过Java Bean或者EJB等去实现业务逻辑,support帮助系统用户对业务逻辑进行分离,换句话说,struts本身不实现业务逻辑,但可以调用已完成的业务逻辑。

3.2.8 JSP技术

通常情况下,JSP主要应用于系统的前端。JSP所具有的编写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一次编写,处处运行。JSP完全独立于管理系统平台的设计,在JSP当中包含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网页的设计以及一套基本服务模块的设计,并且JSP能够在任意的环境当中 对JSP网页的程序代码进行编写,并且能够在任何能够对JSP进行识别的信息管理系统当中进行正常运行。

2)能够对适合自身的组件进行组建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在JSP当中。

3)增强了JSP组件综合的使用性能,并且这种组建使用性能的增强该要归功于在Java当中所具有的一个较为强大的组件组建的模型。这不但能够大大地缩短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以及开发的周期,而且还能够将系统的设计与商业之间实现彻底的隔离,更加有利于系统软件整体的开发以及后期对系统的维护。

3.2.9 SOA架构

SOA(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直接面向服务架构的软件开发结构范型。与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不同,SOA着重对于IT系统的基础设施进行规范性,让不同业务服务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本方数据流量,并且与业务流程合并,通过多样的合作方式完成具体的业务内容。对于运行环境、编程语言、实现方法而言,这些业务与他们“分道扬镳”,没有依附作用,也不提供依附载体。在中小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用SOA架构进行设计和实施,使应用系统在整个应用环境中可方便实现服务、数据、应用的多层次整合,为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资源、信息、服务整合提供便利。该框架存在着以下几种特点:

(1) 服务性

基于SOA框架开发的系统主要是采用面向服务的开发模式进行开发。这种开发模式与传统较为常见的面向过程以及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不同。它至始至终都是直接围绕着IT系统的业务需求所需要提供的实际服务进行实现的,这样做更加有利于使IT系统的实际业务需求。除此之外,高度的封装化也是基于SOA框架进行开发的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通过对系统的服务进行封装可以较好地实现对系统服务的调用与使用。

(2) 松耦合

在软件工程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就是软件的松耦合度,该概念主要是用于衡量软件系统中不同函数之间的关联程度。基于SOA框架开发的系统的松耦合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接口松耦合:接口松耦合主要用于衡量IT系统的中服务请求方与服务提供方之间的依赖程度的高低。倘若IT系统的接口松耦合比较低的话,那么在进行服务请求期间的服务请求方并不存在着一定要查看服务提供方的身份证明信息。② 技术松耦合:技术松耦合主要用于衡量IT系统对于技术环境的总体依赖程度的高低。降低系统的技术松耦合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服务提供者对于某种技术的直接依赖程度。同时低技术松耦合度的IT系统也可以有效地实现系统的环境移植。确保系统在不同的运行环境中也可以正常运行。③ 流程松耦合:流程松耦合主要用于衡量IT系统对于特定业务流量的总体依赖程度的高低。基于SOA框架开发的IT系统一般而言都可以实现随着不同的业务需求发生改变而改变。这也使得系统可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系统功能新业务的要求而拓展出新的功能。

(3) 重构的灵活性

基于SOA框架进行设计的IT系统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小型的功能单位组成,因此系统在进行整体的重构时不需要考虑过多的函数之间的联系以及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3.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一、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 欢迎界面:是系统登录的首界面,集成用户登录窗口和通知公告内容。

(2) 膳食营养:主要包括膳食标准和食谱库管理功能,用户可以编排菜谱、分析营养数据、管理者还可以进行监管工作。

(3) 卫生保健:可进行中小学生档案的添加、搜索管理,包括简单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状况、住址及健康程度、联系电话等。

(4) 后勤管理:包括物品资产管理、游乐设施管理等。

(5) 文档管理:包括办公文档管理和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这些功能都能由管理员实现等操作。

 

图3-4  中小学管理系统结构图


二、软件系统主要数据表

(1) 用户和管理员信息表

表格可以借助用户、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从而进行数据登记处理,其中主见是用户名,资料内容里涉及到密码、用户名和身份等信息。必须保证所有信息全都正确输入后方可实现登录。相关信息资料的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3-1 用户资料表

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序号 Int(自动编号)

用户名 Int

密码 Varchar

角色 varchar


(2)膳食营养数据表

本表记录着在菜谱及营养值数据信息。主键序号,其它是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菜名、品类、每单位热量、每单位蛋白质、每单位钙、禁忌食品、供应商、联系电话和备注等。各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如下表。

表3-2膳食营养信息表

字段名称 数据类型

序号 Int(自动编号)

菜名 Varchar

品类 Varchar

每单位热量 Int

每单位蛋白质 Int

每单位钙 Int

禁忌食品 Varchar

供应商 varchar

电话 Int

备注 Varchar

3.4 软件功能应用

1.用户界面:首先登录软件系统主页面,菜单栏上为帮助、退出等菜单。系统设置有操作员、监管员等不同的用户角色,提供给教师、园长、膳食督导员等人员使用。左边就是各主要功能模块,登录后就可以使用各个模块。用户膳食营养管理相关的操作在这里完成,2.膳食营养功能页面:在这里可能查看膳食菜谱、食物营养成分数据进行营养分析,还可以打印周或月膳食报表查看营养搭配和营养失衡情况等。

 

图3-5  中小学管理系统界面

2.新增一周食谱操作过程:首先选择“新增一周食谱”功能,按要求输入:进餐日期、一天哪些顿、一周哪些天,然后点“提交”。如图所示:

  

图3-6  新增一周食谱界面

 其次开始设计食谱用餐人数,点击刚添加的本周食谱栏,在右边出现各年级用餐人数。然后根据情况:设置进餐人数:设置好后点击:提交

 

图3-7  添加的本周食谱栏界面

接着点击“餐前计划食谱规划”,刚进入时食谱是空的。只需点击食品“增加”按键:页面上会弹出“食物/家常菜”选择框,只要把我们本周计划要吃的食品输入。也可以先从系统提供的中小学标准菜谱营养搭配系列中选择一款,再进行增加食物或特殊菜品,如图:


 

图3-8  餐前计划食谱规划界面

然后将食物选到食谱中,在食物后面框内直接填入单人份量多少量(单位:克)。点“预购清单”,系统会根据人数、每人的份量自动计算出预购菜品清单(单人带量食谱╳ 人数=预购清单),这样就可以交给采购人员去购买了。

 

图3-9  食谱增加规划界面

最后时候完成后如图,得到了实际用量。这里面的食物种类、用量都是可以根据实际进餐情况调整的。同时可以点“食谱及营养报表打印”打印各类营养报表,接受膳食监管员的检查监督。

 

图3-10  打印各类营养报表界面

3.编排菜谱检查营养素情况并调整

管理软件已经内置有常用菜品的营养素值数据,膳食管理员或营养师在编排好菜谱计划后可以使用“营养预评”功能,查看哪些营养素不足或菜谱编排是否有问题。当系统分析后提示营养素不够时,先查看哪些营养素不足再到系统中进行调整。比如,如果发现钙不足,则再回到食谱中看哪一天的钙含量最少,则在哪天增加一些含钙高的食物。

营养素调整方法:点食谱规划时,菜单顶上有“食物营养排序”按钮,可以对本周食谱中加进去的所有食物进行排序。也可以在选择食物时,有按食物的营养素进行排序;或者也可以让您按某个营养素排序,比如选择按钙排序,就可以把含钙量高的食物都排到最前面。然后在编排的食谱当中多选择钙含量高的食物加进去。营养素调整方法如下图所示:

  

图3-11  营养素调整界面


3.5 应用结效分析

随着中小学管理系统在我园试点应用后,它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保证了资料的准确程度,更能规范膳食管理、卫生保健工作和档案,进步推进监管工作的进行。运用信息技术融入我园管理工作后成效显著,管理更科学也提升了效率,具体如下:

一、 运用软件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科学保障中小学生膳食健康。   

考虑到3-6岁的中小学生仍处于生长发育年龄,其营养状况必须满足实际所需,避免中小学生健康受到负面影响。为此中小学食谱设置中必须考虑营养均衡的要求;平衡膳食不仅是为了满足中小学生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更是为了中小学生的健康体魄打基础。因此,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为了保证3-6岁中小学生的营养均衡效果,必须考虑各种成分需求的范围,并对饮食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核算,结合当地季节、环境等要素进行食物种类的选择,合理选择八大类食物,保证中小学生膳食的全面合理安排,避免偏食等引发的营养失衡问题。

二、 借助软件进行食物结构的调整 

膳食管理需要引起中小学后勤人员的关注,在精心进行膳食准备处理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现场考察,到班级观察中小学生饮食状况,体会中小学生的喜恶。保健医生广泛听取合理建议,利用“问卷星”软件发调查表,利用软件及时改进膳食品种。利用网络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我们以科学态度注意喂养技巧,利用软件管理对膳食进行科学安排并掌握好进食的质和量就更能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三、利用软件,不断提高特殊体质中小学生的膳食品种质量。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小学生营养保健工作中发挥了它更大的功能及工作效力。例如在特殊中小学生的膳食应有针对性。如:对肥胖、贫血、体弱的中小学生,相对应的制订不同的膳食矫治方案,每天为他们增加营养膳食,鼓励中小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注意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做好膳食监管

    营养分析作为中小学饮食方面的理论基础。可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与传统营养记录、营养管理相比,可借助计算机及时进行数据登记,并根据数据登记状况进行食物调整,在保证中小学生饮食均衡的前提下,随时对中小学生饮食状况进行优化。

五、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后勤安保工作

    《浙江省中小学生教育条例》、《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3-6岁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把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中小学生园工作首位。当下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较快,可加强中小学管理中网络视频监控体系的构建,这对保证中小学生日常管理有序性,提高师生安全、室内和物品稳定性具有极大帮助,是中小学安保工作中不可忽略的要素。一般可以在中小学主要进出口,包括门、窗,以及常见活动区域,包括操场、楼道、教室等位置进行摄像机的安装,可以实现大范围区域的监控管理,为了保证监控视野满足大面积要求,需要采用旋转镜头、日夜摄像机,实现对所有区域24小时的全程监控,保存30天。实现远程监控可以时时开启数字录像机,为了提高安全效果,需要将录像机与教育局、当地公安系统、校园局域网等接口有效连接,这对保证园区相关人员的视频记录、回放显示等具有较大帮助,一旦发生特殊问题需要进行视频查找,可快速实现图像查询、图像复核管理。

六、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归类登记统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进,更为了服务好中小学生、家长,各类卫生保健资料的归类及存入电脑,使得日常保健工作更加有序、规范、科学的进行。一些历年资料的积累,在检查保健工作时便可迅速提供有效信息数据,同时还逐步让保健工作走上了办公无纸化的轨道,更节约了能源开支上的浪费。为使卫生保健管理上更加有序,我们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管理中,既有其实施依据,又有其实践尝试。为了更好的为中小学生、家长服务,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入当下中小学管理体系中,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摸索和调整,从而营造更加科学合理的中小学生保健管理体系。







 

4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信息系统中的实践与应用

本章通过对XX市J中小学进行实地调研,针对J中小学大班的在学习活动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主要选取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进行分析,其中《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主要是引导中小学生对小学生“下课十分钟”的了解,开展活动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4.1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背景

从中小学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说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既有自豪与喜悦,又有陌生和恐惧。为此,加强对中小学生时间观念、任务目标意识的完善具有一定重要性。结合新课程教学内容《我要上小学》活动,进行了教育管理,力求让学生快速了解入学要求。

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大家一起体验和感受小学生活,使孩子能尽快融入小学里的环境及生活。一般状况下,中小学生刚步入小学后会有所不习惯,觉察到中小学、小学的差异,如小学课堂更加安静,此外,中小学生可能会存在各种疑问:教师为何会不在班级?同学下课时间是干什么的?眼保健操有用么?与中小学生活明显不同的是,小学生会存在课间休息的概念,为此了休息时间的用处具有一定意义,本文设计了《下课十分钟》活动。

4.2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方案

本文研究案例中,结合《我要上小学》进行了方案设计,研究内容主要借助当下新型信息技术、专业软件等进行活动,并考虑到师生之间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首先结合方案主题进行准备,制定教案后设计相关的课件,然后结合中小学生状况进行实践管理,结合案例可能出现结果对课件、教案进行调整。活动中为了进行对比,选择了两个综合状况大体一致的班级进行教学,结果分析如下。

表3-1 《我要上小学》各班信息表

研次 内容 班级 中小学生总数 执教者 活动时间

我要上小学 大二班 16 傅芳琴 2016.5.11

课件十分钟 大四班 16 万娟 2016.5.20

模拟课间十分钟 大四班 16 万娟 2016.6.25

课程表 大四班 16 万娟 2016.6.26


4.3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教研过程

4.3.1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教案

与教师进行探讨,根据《下课十分钟》主题进行活动流程的设计。

【活动目标】

1、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生活学习环境对其讲述这十分钟设置的目的,可以去做什么?让中小学生初步了解下课十分钟的意义。

2、了解十分钟任务和内容后,帮助中小学生建立初步管理意识。

【活动准备】

教导中小学生认识时间、知道10分大概多久、录制小学生课间活动行为

【活动过程】

与中小学生进行活动、生活场景的交流,让中小学生对“十分钟”形成初步认知

知道表盘十分钟怎么表示?(教师可通过数字教导中小学生了解十分钟的表示方法)

十分钟可以做什么?

由教师进行活动总结:十分钟可以做完的事情是有限的,可能有很多难度大的事情无法在十分钟之内完成。

2、了解课间十分钟主要应该做什么

中小学生一班可以从录像中了解课间可以做什么事?

教师在播放录像后提出问题:

1)录像里,小朋友课间十分钟都干了什么?

2)哪些事情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3)教师总结:课间十分钟学生可以小便、喝水,做下节课准备工作等。

3、模拟活动

1)铃声响后活动开始

2)与同伴交流具体感受和心理状况

4.3.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课十分钟》教学课件设计

根据教案,活动分为三部分:知晓时间上“十分钟”有多久;了解课间休息的概念;对课间十分钟行为进行模拟。

其中,考虑到中小学生一般对时间具有一定概念,但是十分钟具体有多长可能尚不明确,为此,需要更加深度的明确十分钟概念。在了解时间后,通过当场展示钟面来演示,教师通常会选用传统的实物来展示。但是,仅采用简单实物教学会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可进行多媒体、游戏环节的处理。

第二个阶段的目的是让中小学生了解课间活动设置目的,十分钟应该去做什么事情,并及时对课程表等简单信息进行渗入。教师不可能突然暂停真实场景进行讲解,此时可借助录像拍摄、播放、剪辑、暂停等功能实现教学。影片完毕后可进行简单的信息交流,可对重点部分进行回顾播放。结合前期了解、阅读内容、词汇表达、游戏等让中小学生充分了解具体行为的对错与否[16]。

第三阶段中,中小学生需要参与到活动中,模拟实际场景。这一环节中教师仅仅进行简单的铃声管理即可,保证模拟具体情境后让中小学生随意发挥。

依次完成各个环节内容后,可进行课件内容设计和展示,如下所示:

表3-2 《我要上小学》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课件内容

了解“十分钟”多久 【播放动画,让中小学生了解“十分钟”概念】

表盘中分针经过一个小格便过去了五分钟,第二个小格又是五分钟,然后停留,此时起始和终端分针覆盖的面积便可理解成十分钟。

【互帮互助】

下课后钟表是这样的,娇娇不了解十分钟后应该怎样,小朋友来帮忙吧。

显示最初状态,并提供几组最终可能最终状态供选择。

观看录像 【视频播放】

(片断一:小朋友喝水的状况)

(片断二:小朋友一起喝水的状况)

(片断三:操场上游戏场景)

(片断四:部分学生排队如厕的场景)

(片断五:从书包取出个人物品食用的场景)

(片断六:准备好下节课书本的场景)

(片断七: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的场景)

(片断八:核对学习用品、削铅笔的场景)

做些什么事? 【拼图游戏】

根据常见场景进行截取、拼接。借助鼠标形成完整图片,然后让学生自主描述相关场景。

什么事情是适合做的? 根据截取片段进行分析。让中小学生选择正确的画面,根据正确与否可能发出不一样的提示音。

模拟 点击铃声,发出铃声


4.3.3 《下课十分钟》的课后反思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一般会导致课堂教学内容紧凑,并且可将所有内容借助课件进行反应。课程结束后,执教、听课教师可一起反思:

部分教师做出认同的回馈,他们认为:执教老师充分考虑了中小学生状况,围绕课间十分钟进行了全面分析,让中小学生了解了十分钟的概念、目的、内容,以及小学、中小学的主要差异。整体教学内容思路清晰。同时在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还会提出下述意见,“多媒体课程创新价值高,可调动中小学生学习积极性”,“课间十分钟模拟行为中,可锻炼中小学生自主性,让其快速体验下课十分钟的实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置巧妙的游戏环节,可增加师生互动。让中小学生更加深入的进行思考。所有准备工作中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在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之上。还可增加游戏环节,实现人机互动”[17]

但是也有反面声音,部分教师认为:“这种教学较为混乱”,“活动设置繁琐度高、环节复杂,无法满足中小学生身心要求,存在囫囵吞枣的现象”。从执教教师角度出发,他们也会感觉课程环节过多,为了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规定内容,必然顾此失彼,无法进行学生的深入关心,注意力不能全部用于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方面,师生互动性较差,无法全面调动中小学生思维能力。

综合上述信息,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了优化措施的总结:

1、在进行活动图片选取中,尽量选择正面积极的图像,保证定位表达清晰,避免歧义状况的产生。如末尾部分游戏环节中的打架、跑步图片存在模糊的状况,增加了中小学生辨识难度。

2、运用课件环节中,尽量增加与中小学生的互动,保证多媒体应用的完整性、全面性。操作可以是教师主导,师生共同完成,需要及时吸取中小学生提供的意见。

3、借助电脑对中小学生进行考核中,要逐步引导中小学生进行总结分析。

4、模拟环节的优化,考虑到中小学生会受教师威信影响,如果教师在场无法完成真实的模拟,导致后续经验总结过于空洞,为了打造更加深刻的真实参与和体验,教师可以暂且回避。

5、活动环节多、内容繁琐,可进行分阶段处理,多个小活动、多个目标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可更加具有针对性。

4.3.4 《下课十分钟》教学活动改进后的应用实施

在原来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针对当下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这对教师结合班级、学生实际状况进行管理具有极大帮助,可更加高效的进行规划、课件选择。第二轮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中小学生实际状况进行处理,一般将活动课分成多个部分进行管理,如《下课十分钟》、《模拟十分钟》、《课程表》,然后借助课件完成相应辅助教学。

(1)《下课十分钟》

该部分是第一个环节,主要起到认识作用,班级孩子一般在活动前便对时钟有了初步印象,借助十分钟概念的了解,可以对其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分针走过两个格便是十分钟。多媒体课件中,分针不停运动,可以为中小学生打造更加清晰直观的印象。第二个钟面对中小学生而言是一个考核环节,是验证中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十分钟概念的活动。三个钟面在不同位置排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学生对方位概念的理解[18]。

第二个环节主要是针对小学生课间活动进行了描述,借助录像进行生活场景的回放,操场上活动、中小学生之间的嬉戏打闹,会增加课堂丰富性、灵活性,提高了中小学生和课间之间的互动效果。虽然活动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的时长,但是由于游戏趣味性高、灵活性强,会让整体活动更具系统完整的特点,活动气氛容易被带动起来,在不知不觉中便完成了预期构建的活动目标。

 

图3-1《我要上小学》课件风格设计

(2)《模拟十分钟》

模拟下课十分钟,该环节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录像的拍摄、播放,可清晰直观的让中小学生理解个人状况和实际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更具灵活性,中小学生可根据教师引导了解哪些是该做的事,哪些是不该做的,避免小朋友之间发生疏忽、遗漏等状况,为了让中小学生充分认知到小学生身份的特殊性,还需要鼓励中小学生进行事件重要性分析,鼓励其先进行重要事件的处理,这对提高后续上课有效性、上课质量等具有积极影响[19]。

从上述活动中,教师可完成初期预定目标,但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部分内容仍存在一定缺陷问题。如为了让中小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录像的行为画面,而非录像人物,可以事先让中小学生感受一下录像回放功能和具体形式;为了保证拍摄效果更具真实性,教师可以避免全程跟拍的方法,采用抓拍更具代表性,可能捕捉到中小学生活动中十分精彩、有价值的场面,然后再对视频进行整合处理,回放后让中小学生了解活动状况,并让中小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判断,保证整个活动更具价值,且环节紧凑型大幅提高[20]。

 

图3-2《我要上小学》课件游戏设计

(3)《课程表》

看似简单枯燥的《课程表》活动中,如果能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便可变枯燥为生动。首先,对中小学生展示完整的课程表,整张课程表会为中小学生打造初步印象,让其了解大体状况,其次中小学生可对教师进展自由提问,教师做出正确回答,中小学生便知晓如何利用课程表,其中日期包括上下午,及各个时间对应的课程内容。多媒体课件机具灵活性,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内容的选择和操作,对中小学生学习具有极大帮助。考虑到中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强,会迫切想知道小学和中小学的主要差别,教师需要恰到好处的利用这种好奇心,做出正确引导,让同伴、教师帮助中小学生答疑解惑。这也是第二条教学目标,结合现场活动状况分析得出,班级小朋友对该课程的认可度较高[21]。

建立在第一次现代信息技术的成功教学案例基础之上,后续三次活动教学显得更加有序,整体气氛活跃、轻松幽默。

 

5 结  论

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生教育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教学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小学生教育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它能够通过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声音,动听的音乐,可爱的动漫来唤起中小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欲望。中小学生教育也不断更新教育形式和资源,在教学管理中巧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并加强对教育过程的管理,使中小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活动主体,在中小学生教学中植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育管理使"中小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得以充分体现,把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到中小学生教学过程中,必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结论一: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需遵守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的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引进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的引入,不但可以增加授课内容的生动性,使抽象的知识能够更容易被中小学生接收,而且还能够为中小学生提供诸多感性素材,有利于中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整合的优势很大,在巧妙地运用好信息技术时也需要注意有效整合的以下原则:

主动性原则

心理学家层指出,兴趣从根本上说也是一种情感表达,往往能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既然是情感那么一定是在特定的环节中出现的。主动性原则就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环境、情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将中小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主动性,让中小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中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面对问题时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遵循扩展性原则

中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层层设疑,拓宽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中小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作品中所描述的事物、人物之间关系,有时候孩子们很难理解,因为创造性、扩散性思维刚刚萌发,小中班中小学生尤其明显。现代信息技术能方便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运用,在关键处设置思考点,及时引导中小学生思维,遵循了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扩展性基本原则,从而在中小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扩展性的整合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量力而行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和使用一定要根据中小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不能开展的过渡,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教师在中小学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切忌本末倒置。我们要时刻牢记中小学生教师仍然是主题教学和设计的主导,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中小学生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进行科学地有机整合,切忌随意凑合,拼成“大杂烩”[22]。

创新性原则

应该给予中小学生足够宽松的发展空间,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才”、“怪才”制定有针对的措施予以照顾,为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节,同时注重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欲的培养。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加强对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管理,如及时进行信息收集和管理的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等。

交互性原则

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中小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怎样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中小学生教师也需要承认并尊重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与中小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以便促进中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保证其发散思维的开发。可见,在中小学生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中,应尽量的防止由教师向中小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灌输,应最大限度的实现全方位的交流活动,自学和他教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23]。

结论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应注意的策略

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方式的是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要实现中小学教学中运用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就要提高教师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策略一:处理好“辅助”与“主导”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育活动然后完成,但归根结底,其只是正常角度的辅助手段,其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却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24]。在中小学生教学中,主体为中小学生,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老师,因此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开展,而多媒体教育活动应该旨在为中小学生创造更良好的学习环节,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有助于中小学生发散思维。多媒体的应用需要由老师进行掌控,并与中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节奏相符,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巩固中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教学成果[25]。

策略二:正确对待“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育手段”的关系

作为一种先进的中小学生教学方式,我们不能因为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而忽视了其他媒体的教育功能[26]。在某些意义上,现代信息技术示范是一种视觉的暂留是孩子们看到的,而孩子看不到即时的知识理性认识的表面。好的板书,这是符合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能够将枯燥而乏味的知识更加系统而合理的表达出来,相较于多媒体课件,具有持久性和高效性[27]。

现代信息技术只能作为中小学生教育的辅助手段,不能将其作为中小学生教育的唯一手段,而忽略其他教育手段,我们可以合理的引进并适时适度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与其它教育手段进行有机的集合,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于取长补短,并需要注重弱点。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的早期生活,只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充分结合,并根据中小学生的具体特征对教学思路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起到作用[28]。我们应该在现代信息技术实践中不断探索,对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突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的为中小学生教育服务,使中小学生教育目标更好的达成,有利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9]。

策略三:正确处理好“活动准备”与“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的关系

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中小学教育活动时,应能够使用计算机等多媒体信息和学习资源进行教育活动的特点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直观、生动、有趣、难点、枯燥抽象的知识组织好中小学生的认知学习内容,吸引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教育的效率。课件是根据教学任务而设计的多种多样的软件,是包含文本、图片、动画等的综合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协助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发展,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30]中小学生教师需要能对多媒体进行数量操作,并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具体特定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这也是中小学生教师进行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的针对性更强,而且表达更为生动。

结论三:进行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对于中小学生教育来说无疑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的,现代化中小学把《纲要》的精神理念融入到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将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植入到中小学生教学汇总,可以提高中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使中小学生能够正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中小学生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方式,有效的提升中小学生教学的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的植入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跨越式发展

从信息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看出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才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而相应传播技术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中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中小学生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理念的升级,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书写板书的教学手段,而是应该充分的科学合理适时适度的引进现代信息技术,使其能够与其它教学方式充分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

多媒体技术给我园教育教学带来了新技能,帮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幻灯片的制作,老师们在电脑上运用软件自己制作幻灯片;分享后的教学资源得以选择与共享;在教学活动中优化了教学情境,让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信息的有效结合,教学效果好,效率高。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对中小学生教学模式的变革,它不是对传统中小学生教学模式的推翻,而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解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也是在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方式,并实现了和其他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验的共享。

培养中小学生兴趣,为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了拓展空间。我们都知道中小学生阶段的孩子注意可以坚持的时间很短,为了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灵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弥补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不足有着很大的意义。教师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中小学生积极的情感引入到活动中使其自主地学习;中小学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富有变化的学习情境、把中小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中小学生,让中小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问题的思考,并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中小学生能够运用创新思想去进行问题的解决。

现代教育技术对中小学生教师的意义

能够将中小学生教师从传统的说教模式中解放出来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示范内容减少了,收集材料的烦琐工作减轻了,中小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多媒体速度快,效率高,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时间来制备教学教案、准备教具,而现在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准备工作。教师应该成为终身不断学习的学习者并逐渐成为教学软件的设计者、制作者、应用者,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管理的应用中有着诸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例如多媒体技术给我园办公解决了:文字表格处理、行政管理、安全管理、卫生保健、局域网的连通、专家咨询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中小学园所管理有序、科学、有序、高效呈现出高效办公自动化。校园网页的制作促使园际间的交流更广泛;运用聊天软件,进行教师与家长的即时约谈以促进家园合作,可以在“交流系统”中查询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安全管理安装摄像头有利于实施安全保护措施安全事故是中小学最敏感的话题,用于家长接送交接手续,防止中小学生走失等;后勤膳食管理的信息化技术,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而健康的成长环境。       

如何在中小学生教学中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它不能一夜之间完成既要全方位的重点,也要从实验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在现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根本上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增强中小学生在创新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培养。现阶段,要想进一步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生教学的融合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毕竟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如何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在进行论述时难免会出现诸多不妥之处,不过我坚信,若是我们能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它将使两个整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汪海英.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实践[J]. 浙江档案, 2016(3):61-61.

[2]周建峰, 于建丰, 李茂林. 工程建设材料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 公路, 2016(6):22-25.

[3]李殿杰, 纪丽娜, 王金飞, et al. 钢管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J]. 钢管, 2016, 45(2):78-82.

[4]方衍斌, 张杰. 生猪饲养管理中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16):106-106.

[5]左磊. 体育中心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 电子制作, 2016(5x):71-71.

[6]倪丹.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J]. 中小学电教, 2017(6):78-80.

[7]张志拥. 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青春岁月, 2016(4).

[8]杨柠谦. 中小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6, 33(2):68-69.

[9]赵武, 卢泽涛, 魏殿平. 探索构建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以十堰市郧阳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为例[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6, 15(6):1-3.

[10]李莉. 数据备份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信息化中的运用[J]. 青海教育, 2017(1):55-55.

[11]史蒂夫•蒂特延. 如何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以美国加州洛斯巴诺斯联合学区为例[J]. 教师教育论坛, 2016, 29(8):78-80.

[12]段永宏.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学教学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提高[J]. 学周刊, 2017, 10(10):170-171.

[13]张徐玮. 浅议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J]. 科技展望, 2016, 26(11).

[14]笪爱民. 改进中小学教学设备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力[J]. 数字化用户, 2017, 23(43).

[15]俞树军, 王履明, 李明达, et al. 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 2018(3).

[16]王梅南. 中小学后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体系构建[J]. 新教育:海南, 2016(7):75-76.

[17]刘树华. 公安县成功举办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议暨教育系统管理干部信息化领导力培训[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7, 16(5):93-93.

[18]姜秀芳. 以压力促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11):00049-00049.

[19]魏成成, 袁晓斌. 基于PHP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中小学电教:上, 2016(7):140-142.

[20]谭伟, 李微波, 李娜. 成都市成华区信息化环境下图书装备管理应用变革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2).

[21]荣洪元.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实践[J]. 数字化用户, 2016(49).

[22]莫童. 中学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 26(6):46-47.

[23]宋静雯. 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7(5):6-6.

[24]管晓彤. 中小学学生素质测评管理系统的设计[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 18(11):141-144.

[25]胡征兵, 叶从薇. 基于WordPress搭建学科内容在线管理系统——以初中数学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22):94-96.

[26]崔利军. 以信息技术促中小学教育信息化[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6(17):70-71.

[27]何德隆. 中小学德育工作信息化创新与软环境改善[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 17(11):7-10.

[28]袁丽, 黄运红, 李新奇. “智能教室”: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高点[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6(11):32-37.

[29]李春影. 浅析信息化建设在人事工资管理中的作用——以长春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及离退休管理系统为例[J]. 信息系统工程, 2016(11):61-63.

[30]吴宇玲, 赵亮. 基于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小学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20):148-149.

[31]Lu L I ,  Tao L I . Construc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Platform of Digital Campu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Computer Knowledge & Technology, 2016.

[32]Peng T ,  Jie S . Research on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for Digital Campu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J].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6.

[33]Yun Y .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Library in Digital Campus[J].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2017.

[34]Pei W .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J]. Compute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8.

[35]Hong W ,  Junyan Z ,  Qichun Y . Study 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er's Library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Universities[J]. Information Research, 2017.

[36]Mingbo C ,  Hongmin Z ,  Guanxu Z , et al. Analysis on vision of survey in urban and rural of students from secondary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in Pubei county Guangxi in 2014[J]. China Medicine & Pharmacy, 2016.

[37]Zhaojie H ,  Tianyang S ,  Jide W . Study on Posting Behavior in Network Trai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Based on Data Analysi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Promotion Project"[J]. e-Education Research, 2017.

[38]Qingqing P ,  Xuesong T ,  Xianmin Y .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ata Asset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Age of Big Data[J]. e-Education Research, 2018.

[39]Shibei L . Study on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ple Plans Integration Business Collaborative Platform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A Case of Guangxi Hezhou[J]. Shanghai Urban Planning Review, 2017.

[40]Zhe Z ,  Cui H ,  Junxiong C . Study on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Coastal Town Construction Pattern in Guangxi[J].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 Application, 2016.

[41]Bilin H ,  Meili H . A 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In Guangxi[J].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7.

[42]Qiu L ,  Weiqin L ,  Congju M . Study on Scientific Data Management and Sharing in Guangxi Universities[J]. Information Research, 2018.

[43]Hua X U . Research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Internet Plus”[J]. Computer Engineering & Software, 2016.

[44]Zhigang X ,  Xiaohua X . Design and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J].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2016.

[45]Dongmei W .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eChat enterprise accou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Nanj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2018.

[46]Qi-Cheng Y ,  Yin H ,  Campus C B , et 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the SO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2017.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