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更新时间:2020-03-05 17:23:44点击:

摘     要


海南历史悠久,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海南民族特色的本土文化,是海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海南历史文化生活,是海南历史人文的活化石,是海南人民的智慧结晶。然而,随着海南越来越国际化,文化多元取向成为一种文化趋势,在此环境下,本土文化不被重视,走向衰落,对对建设有海南特色文化的国际旅游大都市是南辕北辙,与目前加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也相背道而驰。而且,随着本土文化的没落,本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影响日渐衰微,中小学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度也逐渐降低,海南地区与正面临着文化传承危机。虽然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渐加深,以及校本课程的勃兴,海南省也开始从海南本土文化着眼,把本土文化融合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但是但对于海南本土文化运用到初中美术教学的推广学习上,仍未见起色实践落后于实际行动,有关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仍显不足。本文立足于海南地域文化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以“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和“校本课程开发”为研究对象和理论依据,探究了将海南特色本土文化引入到海南省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案,以及基于实际情况的教学课程的设计。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和将海南本土文化融入到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基本现状,并阐述了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基于部分访谈数据,以及应用调查法的基础上较为充分地展现了海南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并对海南本土文化引入到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说明了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优点和不足。第二章从本土特色融入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展开论述,主要从本土特色在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运用现状、本土特色融入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基于前面的研究分析,对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思考,探讨海南本土文化和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的理论依据和可能行。第四章对已有的海南本土文化运用到初中美术实践教学当中。以海南独有的椰树为教学对象,并通过彩泥的形式展现教学成果。该部分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三个角度进行课程设计。


关键词:海南;海南本土文化;校本课程;美术;彩泥


 

Abstract


Hainan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it has formed a local culture with Hainan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ainan's regional culture, reflecting Hainan'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ife. It is the living fossil of Hainan's historical humanities and the wisdom of Hainan people. However, as Haina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pluralism has become a cultural trend. Under this environment, local culture is not valued and is declining. It is 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metropolis with Hainan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t present, the protection concept of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s is also contrary. Moreover, with the decline of local culture, the influence of local culture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s declining day by day, and the awareness of local cultur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Hainan is facing a crisi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lthough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flourishing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inan Province has begun to focus on Hainan's local culture and integrate local cultur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owever, it applies Hainan local culture to junior high school art teaching. In the promotion and learning, there is still no improvement in practice that lags behind the actual action. The teaching of Hainan’s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still insufficien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ainan's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oduction of Hainan's characteristic local culture with the research theme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Hainan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significance and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school curriculum in Hain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well as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urses based on actual condition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topic selection, and integrates the local culture of Hainan into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Haina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school curriculum. It also expound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unique value of Hainan local cultur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based on partial interview data,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of survey method, and investigate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Hainan local culture into the Haina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school curriculum. And analysis, and 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Haina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School curriculum.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Haina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school curriculum.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aina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Haina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school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third chapter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native junior high school ar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ossible combination of Hainan local culture and Hainan junior high school art school curriculum. The fourth chapter applies the existing Hainan local culture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art. The coconut trees unique to Hainan are used as teaching objects, and the teaching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colored mud. This part is design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setting of the course objectives,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Hainan;Hainan native culture;School-based curriculum;The fine artsClay;sculpture

 


目     录


引  言1

一、选题背景1

二、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1

三、研究现状述评2

第一章  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调查1

一、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概况1

二、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优点和不足1

第二章 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现状与问题1

一、本土特色在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运用现状1

二、本土特色融入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性2

三、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3

第三章 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考1

一、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目的和特点1

二、海南本土特色融入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可行性1

三、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研究2

第四章  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1

一、《海南椰树》课程的设计原则1

二、《海南椰树》课程的培育目标2

三、《海南椰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步骤3

四、《海南椰树》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3

结语1

参考文献2

附录 海南海口市中学美术校本课程调查问卷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

致    谢10




 

引  言

一、选题背景

1999 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一理论,激发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将融合本土文化,国内教育者也将眼光开始伸向校本课程研究,研究论著开始了零的突破。自此,我国开始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改革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法定地位,明确指出了学校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如此,创新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就成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海南四面环海,包容性强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如海洋文化、民族文化、方言文化、琼侨文化等,具有鲜明的魅力色彩。言玉梅、郑朝波等在《海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指出,海南本土特色文化丰富多彩,地域性强,乡土资源是海南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挖掘内容。

美术课程是教学体系当中能集中明显体现美育功能,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那么,美术校本课程的研发就具有深远的重要的意义,从本土文化当中挖掘,寻找能与美术相结合的地方文化特色也成为大势所趋,也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挖掘对象。因此,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上,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提倡对校本课程开应注入地域文化,为校本课程开发补上地域标签,使其鲜明独特,而又能适合本土学生。

二、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美术校本课程分为两类:第一是学校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科学评估,双向学校和学生的学术评估,充分考虑当地社区资源和学校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和老师是主要的科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学生开发各种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第二个是全国通用课程,改革和再创新和新课程的发展或改变内容的基础上,一般的艺术课程,也就是说,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校对、审查,应用程序,调整,等。当地的再加工和重新创建课程,使之更符合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校本课程的发展更好地诊断和解释了学校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校的竞争力。校本课程的发展对学校的教学特色起着指导作用,为学校特殊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校本课程的发展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学校管理为有序的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学校开发课程的自主性,内容的地域性,以及开发形式的创新性、目的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学校在科学有效地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课程规划中留下的自治和课程开发空间,发展和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形成校本课程的特色,进而形成地方学校办学特色。 

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研究素养的有效途径。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以及地方特色创造性地组织课程内容,并改革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在制定和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是研究人员并成为反思者。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高水平的教育和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提高教育理论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教育理论提取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水平。

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有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真正的“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课程的开发围绕目标——实践——评价——反思——总结——再实践——再评价——再反思总结这样一个过程。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学生自我评价表和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课程评价,以便在第一时间获得评价资料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三、研究现状述评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就开始家本课程的研究以及开发,以及教学实践,但是全国大多数地区实行一种课程计划,使用同一种教材,主要根据美术教学大纲编写,不成熟,创新性不强、自主性差,可选择性少,而且对本土文化资源融入较少,也就意味着本土文化与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粘合度不高,海南的本土地方特色还未能通过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充分展现出来。

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随后发表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可以开发或者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海南地区迎来了校本课程的新一轮创新,尤其是在2003至2004年间,海南地区在这一形势下集中开始了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海南地区学校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的特点为基础,充分评估学生的需求,并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自行研讨设计除了多样性的美术校本课程,充分地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校特点,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但是,由于各地的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深度参差不齐,加上合作方式的不一,有的是学校与专家合作,有的完全由学校或是专家学者单独开发,导致对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认知不透彻,使教学美术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1.3.1缺乏重视,流于形式

国家将课程开发权下放到基层学校无疑是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我们教育体系日益发展的标志。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自身教学方法和自身教学优势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有很多困难阻碍了校本课程的发展。虽然,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和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家重视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只有少数学校,通常是那些设施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正在研究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在海南的县镇地区,美术校本课程的发展仍然薄弱。

一方面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经济落后的地区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动力不足,县镇初中的美术课程开发仅仅是停留在初级理论阶段。一言以蔽之,海南地区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基本上只停留在大城市,并没有深入到广大的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当中,而且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一方面县镇对初中美术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自主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了。甚而,在许多自行开发的中学,学校也只是认为编写自己了解的美术课程就足够了,或是对本土文化的罗列介绍,没有进行筛选,浮于表面,不对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哪些适合学生,哪些适合当前的师资水平;也不对与教学内容想配套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仍然使用以前的美术教学方法,误解了校本发展,校本课程的内涵。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教材的内容,也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校本课程只是实施校本课程的载体和媒介。校本课程的发展侧重于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进步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经历,教师可以获得新的教学经验。

1.3.2 与本地特色联系不够紧密

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以及其他地方资源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学开发者在发展往往会忽视生活文化的特点,而去寻求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如校本课程开发人员经常将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生搬硬套地应用到校本课程当中去,不切实际,不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反应,最终导致校本课程的发展不被接受,从而失去了原创性和课程开发原有价值。如果学校不改变教学观念,不积极创新,不融合民间文化的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也只是空谈而已。

1.3.3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正确理解校本课程是有效发展课程的重要基础。在制定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虽然许多学校和教师正在积极探索,但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规划,效果不明显。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正确定位校本课程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有一定的偏离,那么课程内容的意义就会偏离原来的目的,校本课程的价值也会受到质疑。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如果学生缺乏个性化的发展,缺少课程要素的活动就不能被定义为课程。严格制定课程开发流程,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是提高课程内容的基础。建立健全的课程开发组织是提高美术校本学校课程价值的第一步。以前,许多学校开展艺术学校课程的开发,只由一名美术教师或教学办公室发出通知文件,无论他们在哪里实施。建立健全的课程开发组织,确保课程开发的质量。其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艺术学校的课程并不意味着组织了几项研究,并且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在课程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需要根据校本课程的发展过程,对学校的整体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

1.3.4研究方法

本文以海南美术校本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了解海南美术校本课程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及存在的发展方向。其次,采用访谈法与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并就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记录提出相关问题。再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设计问卷调查。面对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各自的对立面、不同的属性和不同的需求,准备了两份不同的研究报告。首先是了解本研究中学生的校本课程。对艺术学校课程的看法、理解和学生的需求。二是采访和收集美术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看法、理解以及校本课程的未来方向。

 

第一章  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调查

校本课程是在课程改革形势下产生的新的课程形势,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新的课程形式能为学校办学特色、教师发展和学生个性等三方面提供一个新的提升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特色和特色化本土资源优势,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兴趣和扩展,做好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将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课程开发,同时促进课程管理和评价的科学进步。

一、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概况

海南不仅四面环海,而且群山叠翠,形成了文化深厚多样的海南地域文化,孕育出一批批一代代影响中国历史的名人,并形成了独特深厚的民俗文化。宋代以降,海南地区涌现出大批人才,如集画家,宋代书法家、诗人白玉珍;明代著名医学家、经济思想家邱俊,是中国明代清代的响当当人物;清代,百花齐放,政治大使张跃西;辛亥革命活动家林文英,爱国者宋庆龄。在近代历史上,海南产生了100多位将军,著名的有张云逸、周仕第、庄田等,涌现出许多革命领导人,如杨善集、王文明、冯白驹和王国兴(黎族人)等。不仅名人辈出,而且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得天独厚。如黎族,深藏于五指山腹地,世人知之甚少,由于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神秘莫测,魅力无与伦比。海南苗族文化也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而为世人惊叹。苗族纺织品,染色和刺绣,制作陶器,雕刻和编织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艺术价值。如苗锦图案如青山图案、松木图案、欢乐图案等工艺,图案庄重美观,别具一格。

这些丰富多彩的海南本土文化都运用到了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如海南华侨中学校本课程《三江公仔戏木偶艺术》、施琼英老师开发的《纸艺》等,都是对海南本土特色文化的运用,既挖掘了本土文化,提升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也丰富了美术课程内涵。

二、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优点和不足

海南初中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较多地融入了本土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同时,根据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兼顾了学生发展与美术教师队适应性,努力寻找海南本土文化与学校美术课程的结合点,密切了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关系,以及和其他典型地方特色,丰富了海南初中美术课程的内容,促进了学生审美意识的全面提升。然而,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对本土文化的选择要么偏颇,要么粗陋,没能慎重选择,没有真正基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是以个人好恶,或者自身的认识来筛选美术课程材料。甚至,一些学校为凸显独特性,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寻求其他地方的文化特征,进行文化嫁接,从而丧失了美术课程的原创性和独特性。

 

第二章 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海南把《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作为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并从 2001年开始教学实践,如进行《海南文化赏析》校本选修课。截至目前,30%的中学都推出了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美术校本课程,对海南地区的文化传承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本土特色在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运用现状

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概念和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海南地区也仅仅是在资源充足的,经济条件好的中大型城市进行。也就是说海南只有少数学校,通常是设施较好,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正在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截止当前,海南地区仅有30%的中小学校已经开设了自己的学校设计的美术校本课程,仅仅是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市目前也只有30所初中推出了由学校自己设计的校本课程。以海口市为例,海口市初中推行的美术校本课程形式多样。按课程内容可分为两类:另一种是民间艺术和社会练习课、一类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辅助类别,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椰雕、海南黎族服饰就被运用到美术课程当中去。而且在陶艺课程的基础上,加入海南地域特色,如具有海南文地域风情的椰树、儋州地区戏剧形象成了美术陶艺课程的欣赏、模仿对象,学生根据自身所熟悉的文化还自己设计了陶器,在学校作品展获得一番好评,真正展现海南特色,体现海南魅力。

据不完全统计,在开发推广美术校本课程的学校中,有90%的学校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接受水平,以及学生的熟悉度,在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试行。而且基本上都是先在低年级逐渐实施,作为学生兴趣小组,以此提升学生对教材的适应性和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然后在高年级中广泛推行,并以必修课的形式要求学生学习。而后在根据学生、教师的反馈,对美术教学课程进行补充完善,并积极建构校本课程教材运用体系,建立健全的美术校本课程运用体系,改善海南文化与校本课程的系统整合还比较薄弱的状况。

二、本土特色融入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将其塑造成一个有高级审美情趣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个体。通过将深挖的海南本土文化融入到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不仅可以展示海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对了解海南文化的渊源以及其发展演变历史过程,领悟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海南文化,同时又能增强对家乡文化本土的认同,培养爱乡情怀。

3.2.1为海南特色文化美术课程提供了实践途径

美来自与生活,教师在教授学生美术时,能多让学生接触到生活,这样有

利于学生开放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在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引导,它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发现艺术,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或周围环境中找到创造性的来源,丰富学生的生活。央视曾有一档变废为宝的节目,即鼓励学生用废旧物进行设计、制作新的工艺品,其中有一期是要求学生用旧纸盒设计台灯的外型。在制作工艺品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学生可以了解美学,以及美的源泉,即美可以来自生活。只要善于发现生活,就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无论是艺术课还是艺术课,教师不仅可以赋予学生绘画能力、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意识和动手意识。

不仅如此,在美术创作过程当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民俗,了解海南本土民族文化的契机,这可比到博物馆参观来的直接深刻。如《海南黎族服饰》一课程,就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海南黎族服饰的独特性,通过纹饰、工艺制作来展示海南服饰的魅力。不仅如此,而且通过不同纹饰代表不同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纹饰都是富有生命力与表现力,是活的文化,有内涵的文化。

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所展示物体的观察,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能体现学生对物质文化内涵的理解的不同作品,为学生搭起一座与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共同交流的桥梁,提升学生创作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2.2 丰富了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主体开发出的适应本校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所以将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入到初中美术教学当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美术,而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对海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丰富了初中美术课程的内涵,更接近生活,更贴近现实。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将其他的的学科融合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植物学、民俗学、美术学、地理学、文字学等多种学科在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中都有体现,加强学科之间的教学交流和知识融合。美术课程教学不仅仅是需要绘画、篆刻、彩泥等技能,而且需要一些艺术鉴赏能力的点缀陪衬,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俗文化或是有特定民俗文化内涵的物体为载体,将现代艺术教学与古代文化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

三、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2003年我国实施校本课程改革后,海南中学陆续开发了自己的校本课程。由于大部分从事研发工作的教师都没有研究过高度理论化的课程理论,加之我国校本课程的实施。这个过程并不长,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过去,学校使用国家教科书。教师和学生也依赖国家教科书。改变想法需要时间和过程。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我们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来完善,否则会给校本课程的发展带来各种观念和制度上的阻力。

校本课程开发海南小学和中学有两个重要的意义:首先,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整合,使艺术学科的知识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发展:第二,和知识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校本课程起步较晚,正在探索发展阶段。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还需要更多的成熟的经验指导。

笔者以海口市中小学为访谈调察对象,对海口市区的25所中学进行考察,得出了海口市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人员占比情况,如下表:








海口市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人员占比调查


全体教师骨干教师与管理人员学生家长民间艺人课程专家学生

30.15%25.24%24.85%13.15%13.24%0%


根据调查,海口中学美术学院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学校研发实力薄弱。大多数学校都有开设艺术类校本课程,主要的研发力量是艺术教师在教学的第一线。这些教师通常承担正常的美术教学工作。开展校本课程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些特殊情况会延迟或停止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第二,在研发过程中,教材的课程设计和编写需要专家的指导,使校本课程更加严谨。当学校制定校本课程时,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编写教科书。由于对海南民间艺术缺乏常识,导致教材无法编写。

第三,一些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时盲目照搬成功案例,缺乏特色,不考虑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兴趣和家长的需求。

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分别对学生和教师的考评制度,需要尽快建立一套更科学,更完善的评价体系。

另外,传统的美术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方面

国家课程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内容包罗万象,课前准备复杂。只有兴趣高的学生才能做好准备。一般的学生会认为艺术课是一个分支学科,每周只有一节课,利用它或者看看其他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教学效果不佳。

国家教科书的课程内容分类比较简单,大多以绘画为主,综合活动课、探究课等实践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过小。

(2)学校方面

浪费资源。教育资源包括许多方面,包括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地方资源。一些学校不考虑实际情况,盲目开发校本课程,浪费教科书中优秀课程材料的资源,把精力集中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造成现有课程资源的浪费。

结果重,过程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并不重视艺术课,也不关心艺术课。当他们参加大型活动时,他们迫切地收集艺术作品来填充立面。当他们临近考试的时候,艺术课并没有被其他主要老师收集,也没有被学生自己改。我写了一门家庭作业课,这使得普通的课没有保证。

(3)课堂方面

传统的教学过程注重“教学”和简单的说教,使课程形式枯燥乏味。我们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注入新的思想和理念。艺术课是传播审美知识、陶冶情操的场所。无论是鉴赏课还是操作实践课,各种艺术课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太少,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艺术学科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美术校本课程的发展是为了更全面、更全面地开展美术教学。这是提高学生兴趣爱好的关键。片面追求教学成果是不可能的,教学过程的强制性和强制性会使课堂气氛更加压抑,阻碍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4)学生方面

目前,海南地方中学艺术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缺乏绘画能力——学生们想画画而不是画画,他们的眼睛很低。

2 .开阔视野——在鉴赏课上,当你看到古今名作时,你会发现它非常新颖。

缺乏实践能力——当涉及到实际的生产时,通常什么都不做。

没有扩展和扩展的机会——有强烈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学生不会在课堂之外接受培训。

(5)教师方面

教师知识技能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过去,全国的教科书是统一的。每年都教同样的课程。一旦一个类被准备好,它就可以被长期使用。一年又一年,老师们对教学内容失去了热情。上课很无聊,学生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第三章 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考

一、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目的和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学生为本,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需求应该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课程为基础。在探究校本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发现学生的爱的艺术,并探究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任何一种课程开发,如果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那么就没有开发的意义。如果学校只是一个面对面的项目,强行开发一个学生不喜欢的校本课程,就会浪费人力和资源。此外,在制定校本课程时,不可能复制其他地区的模式,也不可能根据学校领导的喜好提供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生应积极地传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把美好、积极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向学生展示生活的美好。校本课程发展应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课程为基础。在探索校本课程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学生喜爱的艺术,探究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任何一种课程开发,如果忽略了学生的感受,那么就没有任何发展的意义。如果学校只做面对面的工程,强行开发学生不喜欢的校本课程,那就是浪费人力和资源。此外,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不可能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也不可能按照学校领导的喜好开课。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学生应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身边美好、积极的事物传递给学生,向学生展示生活的美好。

二、海南本土特色融入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通过访谈校本课程运用开发的学校,以及接受校本课程运用的师生可知,将海南本土特色融入海南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1、弥补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缺点。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倡导中,一些基于“中等艺术课程标准”的国家教科书已经过时,缺乏趣味性。学生积极性相对较低,利用海南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因地制宜开发民间艺术资源。美术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和不足,可以完善我国现有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和国家教材内容。

2、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参与性。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它可以更好地考虑学生的认知背景和需求。更适合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和所在学校的经济文化水平。它还涉及多个学科知识。在生活中,它既体现了实用性,又体现了美感。学习蒙古族民间艺术不仅符合师生的审美要求,而且拓展了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激发了师生的参与。

3、能彰显学校自身的特点。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的基础和保证。任何学校的特色都需要某些课程的支持。没有一定的课程支持,学校特色难以形成。因此,要形成学校特色,就必须创新课程开发理念,结合学校本身。办学特色,从当前空白美术课程发展为切入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开展校本课程的自主性不断增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我国今后课程创新的重点。它将实现学校的使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突出学校自身特色,为学生提供最紧迫的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三、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研究

在海南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多数中学都制定了校本课程,但有些学校却默不作声,有些学校照搬了别人的经验。笔者通过研究了解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价值观的不同造成的。目前,海南基础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薄弱,不重视艺术类课程。从事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美术教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很少有机会获得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校本课程开发技能。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随着现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将会更加困难,无法完成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此外,我们城市基础教育的资本投资是有限的。每个学校美术校本课程的自主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学校在研发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们应该积极推广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经常举办观摩班,让其他学校的老师得到启发,得到正能量,这对于提高海口校本课程的研发水平是有意义的。

4.3.1 增加课程的主题发展

海南本土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地域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文化形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在海南的发展和传承的具体体现,也是不同历史时期海南人民的具体体现。集体智慧的智慧。

4.3.2提供教学资源支持

海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学校和班级都有来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他们可以在学习和课堂上相互融合、碰撞。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建设应得到尊重。这些差异认识到这些差异,认识到每种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将这些差异视为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发展校本课程和艺术教学时要具备多元文化的素质。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身边的艺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加强校际合作发展的校本课程,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合作伙伴加强沟通与交流,保持定期交流会议,并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一起讨论问题,分享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每次交流会结束,教室门又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步形成突出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教师培训,提高科研水平。学校在充分调动教师、调动教研组的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班级和物质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以往单打独斗的作风,鼓励团队。合作,人人共享教学资源。

4.3.3 建立评价体系

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并将其纳入评估体系。有效管理校本课程的发展,并将校本课程纳入科学评估系统。

第一、每个学校都应该更加关注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参与,积极听取社会和家庭的建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尽可能地实施和实施校本课程。

第二、学校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局面,降低师生的学习压力,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制定更多的科研计划。学校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公平公正的教学效果评价。

第三、最好与课程专家保持联系,以建立内部反馈和动力。在学校,我们不断反思教学,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确保艺术学校课程的质与量的顺利进行。

第四、学校应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管理机制,为教师形成民主,开放,平等的职业氛围和专业文化。

第五、学校应协调学校目标和教师潜在发展。整合学校课程委员会的各个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渠道,明确相关人员的课程权利和责任,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第四章  海南本土特色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彩泥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这取决于学生的建模意识。实际的空间和三维的泥浆本身是对从西方引进的艺术系统中建模意识的最好诠释。正是由于彩色粘土的特征,它的形状是一种更生动的艺术形式,对于仅用于二维绘画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此外,彩泥教学还应具有彩泥艺术形式本身的内涵。在整个艺术教育中,建模意识是一条红线。在刚开始接触学生的初级阶段,鼓励他们感受粘土的表现,练习自己的雕塑探索,掌握彩色粘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随着教学的深入,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对雕塑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这也是彩泥教学的核心内容。彩色粘土绘画涉及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客观存在因子和主观理解因子。客观存在因素包括:结构,解剖,比例,动力学,重心,空间等。主观理解因素包括:形状,体,气,潜力,节奏,观察,表现,整体,关系,感觉等。这些因素同时也属于三个方面:身体结构,运动姿势,分析和表达。除此部门艺术解释3行。彩泥教学主要体现在彩泥体或彩泥头图像的绘画过程中。当然,除了彩彩泥浆圆雕的绘画过程外,它还涉及彩泥浮雕的过程,但归根结底,它涉及到三维思维模式。彩泥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应融入整个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学中,形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关的广泛课程,以及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整体教学平台。

一、《海南椰树》课程的设计原则

初中美术课程学习不仅仅是美学鉴赏、技能训练,也是一种文化的素养的培养与学习,故美术课程的开发应该从美术自身的文化内涵中去挖掘,既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即通过视觉的来发现美,也要通过对美术物体来感觉体验美,乃至对社会的体验,对人类以及文化的感受。

一言以蔽之,美术课程应该美育结合,平衡审美愉悦,自由创作相结合,是美术课程真正成为具有广泛教育价值的课程。以《海南椰树》为例,要实现美育相结合,《海南椰树》课程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5.1.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用科学地思想理论作指导,进行校本课程的设置,校本课程的运用等。

2、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海南椰树》课程的开发,必须基于学校所处区域的美术资源进行归类、分析,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投入彩泥活动当中食开展彩泥课程的第一步。以本土特色为切入点,基于学生如濡目染的兴趣点为出发点,继续挖掘该彩泥的特点与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知识,对生活中存在的艺术作品有进一步的认识。

3、主体性原则

在课题的开发研究中,突出本土特色,以本土为开发中的主题,突出学生为课题教学的主体。将设计的校本课程教材,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调整、丰富、完善校本课程。

4、多元平衡的原则

彩泥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用彩泥进行初中生的对彩泥结构、解剖、比例、动态、重心、空间等方面的协调有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些方面,在初中彩泥教学课程中,不仅仅是在教师示范下进行模仿,而是也能撇开教师的单一的技术讲述而能进行自由创作,不拘一格的造型,但也不是一味地大胆求新或是不切实际。即追求自由表达与技术训练的平衡,自由创作与模仿的平衡。

5、发展原则

艺术活动是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重要途径。彩泥课结束后,学生能从彩泥课程中不仅仅获得技术的训练,也能通过对自我作品的欣赏、评价以及作品完善等方面延续彩泥课程的美育作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提升学生素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自我创作的魅力,激发彩泥活动的兴趣。此外,使学生更加了解到自己家乡的文化与历史,继续传承本地区的艺术,教师通过开发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能力,使用发展的新需要。

二、《海南椰树》课程的培育目标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海南本土文化为基础,属于海南本土课程的相关课程。课程的主要培育对象是初中学生,让他们长我海南本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热爱民族的意识,增进徐盛对海南历史及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海南的也是世界的,让海南走出中国,冲向世界,辐射海南本土地区的品牌文化,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

三、《海南椰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步骤

1、《海南椰树》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认识椰树;第二,学会观察椰树;第三,能将学习观察到的椰树通过彩泥展现出来。 

2、教学步骤 :

第一:话题导入。向同学们提问,既能体现海南特色,又能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是?(学生回答.......)

小结:椰树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植物,也是能体现海南特色的文化现象,比如椰雕,当然也是海南地方美食,集食用观赏与一体。

第二:椰树欣赏。通过PPT图片展示椰树,向同学们展示从椰树种子到椰树发芽,再到长成幼苗,再到长成大树这个成长过程,以及每个季节的椰树,不同地点的椰树,全方面多视角向学生展示椰树,加深同学们对椰树的了解,刺激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问卷调查 。

问题一:椰树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哪些?(雕刻、绘画等)

问题二、除了雕刻、绘画等外,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展示椰树。

第四:椰树彩泥实物展示。学生通过对椰树彩泥的观察、触摸,形成对椰树彩泥的基本认识。

第五:示范。首先通过视频的方式让通过们对椰树彩泥的制作过程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自己示范制作制作椰树彩泥的整个过程。通过视频和老师亲自示范,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主要是椰树的造型。

第六:创作。提倡合作与自主创作相结合。可以互帮互学,并要鼓励学生 大胆开口。学生们可以按照PPT图片的展示,在从视频与老师亲身示范制作过程中了解制作手法,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自由进行创作。

四、《海南椰树》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学生对彩泥要点的掌握以及椰树彩泥创作的成果。

2、评价方式:1、课堂交流;通过同学之中相互欣赏评价,提出完善意见。活动气氛力求民主。师生生间可以互帮互学,在交流中取得各自不同的进步。

3、课程反馈:课程完成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程之余再制作一座椰树彩泥,并将其作为期末作业。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增强彩泥方面的技能,创作方式也可以单独创作,也可以自由组合,并对自己所做的前期查阅工作进行记录,可以是心得体会,也可以是技术介绍。期末的时候将以作品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学生彩泥作品以及文字来反馈海南椰树彩泥教学课程的成功。

 

结语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海南中学美术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中学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中,开发海南地方美术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艺术教学,既丰富了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校园文化,又拓宽了学生的视觉艺术文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体现海南地方艺术特色,弘扬和传承海南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开始关注美术校本课程的发展。然而,目前海南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校本课程的成熟阶段,可以开发的空间仍然很大。在海南省海口市几所中学的实地调研中,他们观察了自己的美术教学,与参与研究开发的老师进行了讨论,认真准备了问卷等,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尹少淳.美术及其美术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 李定仁.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教育[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5 郭富昌.中国少数民族教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

6 王锡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本体理论研究[M].民族出版社,1997.

7 蒋良.美术的教学选择  [M]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8 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    [M]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9 毕淑芝.当今世界教育思潮  [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0 高景丽.美术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11 白月桥.课程变革概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3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 邓福星.美术教育学  [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15 钟启泉.校本课程论  [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6 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 黄书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8 王杰.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9 石国兴.素质教育概论[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20 古聿浚.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  [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2 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3 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2.

24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5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6 钟启泉.美术教育展望[M] 华东师范大学,2002.

27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 四川教育出版,2002.

28 徐英俊.教学设计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9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0 徐建荣.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2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3 腾星.族群、文化与教育[M]民族教育出版社,2002.

34 腾星.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教育[M] 民族出版社,2002.

35 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6 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7 候令.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涵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8 刘旭东.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9 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0 郭海燕.教育艺术  [M]教育艺术杂志社出版,2004.

41 刘惠洪.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课例[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2 钟启泉.世界课程改革趋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3 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

44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徜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5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6 李勇.美术教育学  [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47 李安济.新疆民族民间美术[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48 王鉴.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 民族出版社,2006.

49 于伟.现实性与教育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0 窦桂梅.玫瑰与教育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1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3 崔锦.民间艺术教育  [M]人民出版社,2008.

54 夏志芳.地域文化•课程开发  [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5 邓志伟.多元文化•课程开发  [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6 翁震宇.美术教育概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

57 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美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二、杂志、期刊、论文类

1 张华.“实践的课程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8.

2 陈桂生.何谓“校本课程”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

3 王斌华.对学校自编课程的理性思考[J] 教育参考,1999.

4 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评论,1999.

5 王彦.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教育发展研究[J].2000.

6  钱初熹.美术教育的新源泉——美术教育的改革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J].2001.

7 王明旨.1 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前途[J].2001.

8 徐学俊.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思考[J].2002.

9 林木.从民族本位文化与世界接轨[J].2002.

10 赵跃庆.美术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问题[J].2003.

11 林一钢.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概述[J].2004.

12 吴非.略论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师资现状与专业发展[J].2006.

13 张昭阳.在设计教学中解读民间美术[J].2007.

14 陈福玉.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J].2007.

15 胡继非.找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则与范式[N].2009.

16 杨平.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美术校本课程设计[D].2009.

推荐文章